第10章 繪畫藝術(5)(3 / 3)

現代水粉畫實際上是英國18世紀水彩畫發展中的一個分支,它的產生與發展與歐洲大陸水彩畫的產生與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根據目前掌握的美術資料,可以認定歐洲大陸最早運用水彩作畫的是15至16世紀德國巨匠丟勒(1471~1528),他在學畫時期就用水彩畫風景和動物、植物。他使用的水彩色常攙入不透明的白粉色,或用白粉色畫出明亮部分,而這就是水粉畫的表現效果。丟勒時期的水彩畫,隻是處在水彩畫的萌芽時期。作為繪畫的品種與方法來說,到18世紀,英國水彩畫發展時才逐漸完善,成為獨立的畫種出現在畫壇上。

水粉畫在製作過程中,開始仍以透明水彩作為第一次底色,然後利用不透明色畫出景物深入具體的立體空間效果,使其具有很強的真實感。這樣完成的作品已失去傳統的水彩畫所具有的流暢、透明的藝術特色,形成一種現代概念的水粉畫。

版畫

在英文中,“版畫”是“圖的、圖解的、印刷的、平麵藝術”等的含意。從廣義來說,它包括一切用複製方法產生的藝術品,包括水彩畫、書籍插圖等。

歐洲的古代版畫,是在14世紀後才產生的。隨著絲綢之路開通,中國木版印刷術的西傳,歐洲人把它用於宗教畫和文學作品插圖。現存《聖克利斯朵夫圖》是1423年的作品。到16世紀歐洲文藝複興運動,使木刻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高度。德國畫家丟勒、荷爾采因開創了中世紀後期歐洲木刻畫的黃金時代,與我國明代的木版畫東西輝映。17世紀,歐洲人發明了銅版後,出現了名垂後世的倫勃朗、戈雅的銅版畫以及杜米埃的石版畫。

早年的木刻主要帶有複製性質,主要用以印刷製版。真正稱得上創作木刻的,是18世紀從英國開始的,後來才逐漸成為獨立的藝術門類。木刻中強烈的黑白效果,明淨單純的色彩,有力的筆觸,刀味和木味,以及可複製的特點,吸引了一些歐洲畫家,最初的英國畫家畢維克的動物木刻,極受稱讚。法國曾以重金聘請英國人培養人才,造成了18、19世紀的創作木刻繁榮局麵。20世紀後,產生了坷勒惠支(德)、麥綏萊勒(比)等進步的版畫以及蘇聯革命木刻、美國肯特精巧的插圖。

版畫的種類根據製版方式,主要分為4種,也有說5種。4種是指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5種是在此基礎上加了綜合版。

凸版是版畫中最常見的類型。畫家在平麵的木板或其他金屬等板麵上,進行雕刻或腐蝕,將不需要印刷的部分鏟除,保留凸起部分形成畫麵,經上墨、印刷所產生的作品稱之為凸版畫,最典型的是木刻。

凹版是指在平麵的金屬板麵上用鋼刀將需要印刷的部分雕刻出深凹的線紋,形成粗細、深淺不同的溝槽,然後將油墨填入凹縫中,再經銅版印刷機的壓印,使油墨粘在紙麵上出現圖畫,稱為金屬版畫。如人民幣上的人像圖案或雕版郵票等。金屬板有銅板、鋼板、鋁板、鋅板、鐵板等,藝術家最常用的是銅板,故凹版畫一般指銅版畫。

平版不是依靠版麵凹凸不平,而是以油水相拒的原理來印刷。平版印刷是現代滾筒印刷術的前身。以往的布告、音樂的五線譜等都是用平版印刷的,由於用手工印刷費力、效率低、誤差大,所以金屬感光製版術一出現,滾筒式印刷代替了平版印刷,平版印刷術則被人們逐漸遺忘。而畫家利用平麵的平版印刷技術與繪畫相結合,創作出優美的平版畫。

孔版也稱漏版。一般是指通過絹、滌綸、尼龍、絲等材料,利用其織紋的漏孔,將水或油質的顏料,用刮板由下至上的刮印,漏印於紙上。過去印刷版的主要材料是真絲網布故稱絲網版畫,現在通用的名詞是絹網版畫。在中國,絲網版畫是新興的畫種,從開創到興盛不過20年左右的光景。

綜合版畫是利用凸、凹、平、孔各版式,兩種或采用兩種以上結合套印的產物。綜合版往往是以一種版式作為主版,其他為副版,有的局部隻利用一些特殊肌理效果。

達·芬奇

“上天有時將美麗、優雅、才能賦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為無不超群絕倫,顯出他的天才來自上蒼而非人間之力。萊奧納多正是如此。他的優雅與優美無與倫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難題迎刃而解。”這是文藝複興時期的傳記作家瓦薩裏對達·芬奇的溢美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