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建築藝術(5)(2 / 3)

布達拉宮

在中國西藏拉薩的紅山之巔,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宮堡式古建築群,這就是建於公元七世紀,距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的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海拔3700多米,占地總麵積36萬餘平方米,東西長360米,南北寬270米,主樓13層,高117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布達拉宮依山而築,宮宇疊砌,巍峨聳峙,氣勢磅礴,其建築藝術體現了藏族傳統的石木結構碉樓形式和漢族傳統的梁架、金頂、藻井的特點,在空間組合上,院落重疊,回廊曲檻,因地製宜,主次分明,既突出了主體建築,又協調了附屬的各組建築,上下錯落,前後參差,形成較多空間層次,富有節奏美感,又在視覺上加強了高聳向上的感覺,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

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築,就其功能主要分兩大部分,一是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的地方,一是曆代達賴喇嘛的靈塔和各類佛殿。

第一部分主要集中在白宮。白宮始建於1645年,曆時8年,以鬆讚幹布時原有的觀音堂為中心,向東向西修建起一片巨大的寺宇。整個寺宇的牆麵被塗成白色,遠遠望去,分外醒目,人們稱之為“白宮”。白宮高7層,位於第4層中央的“措欽夏”(東大殿)麵積717平方米,由38根大柱支撐,是布達拉宮最大的殿堂,曆代達賴喇嘛在此舉行坐床、親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動。第5、6兩層是攝政辦公和生活用房。最高的一層(第7層)是達賴喇嘛冬宮,這裏采光麵積很大,從早到晚,陽光燦爛,俗稱“日光殿”。殿內陳設豪華、金盆玉碗,珠光寶氣,顯示出主人高貴的地位。宮殿外,有一個寬大的陽台,從這裏可以俯視整個拉薩城。遠處是起伏連綿的群山,美麗的拉薩河宛如一條緞帶,從天邊飄來。近處是片片田隴阡陌,綠樹村舍,還有古老的大昭寺金碧輝煌的金頂。

第二部分主要集中在紅宮,紅宮建於1690年,當時,清康熙帝還特意從內地派了100餘名漢、滿、蒙工匠進藏,參與擴建布達拉宮這一浩大的工程。紅宮的主體建築是各類佛堂和達賴喇嘛的靈塔。宮內有8座存放各世達賴喇嘛法體的靈塔,其中以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最大,最華麗,高14.85米,塔身用金皮包裹,鑲珠嵌玉,據說共用黃金11萬餘兩,珍珠、寶石、珊瑚、琥珀、瑪瑙等18677顆。紅宮中最大殿堂“司西平措”(西大殿)麵積725米,殿內正中上方高懸乾隆所賜“湧蓮初地”匾額,設有達賴喇嘛寶座。殿中還存有清康熙帝贈送的大型錦帳一對,是布達拉宮的珍寶之一。殊勝三界殿是紅宮最高的殿堂,一旁的經書架上,還置放著雍正皇帝賜與七世達賴喇嘛的北京版《丹珠爾》經書。紅宮最西是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高14米,傳說殿內的壇城是用20萬餘顆珍珠串綴而成的。布達拉宮內部精美豪華的裝飾一方麵是藏族藝術的寶庫,另一方麵也折射出舊西藏貴族與占人口95%以上的農奴之間的巨大差別。紅宮主要是宗教活動場所和靈塔祀殿,而白宮是達賴喇嘛的居室和政治活動中心。紅白兩色渾然一體,充分體現了舊西藏政教合一的社會特征。自從白宮落成後,五世達賴喇嘛即由哲蚌寺移居這裏,一直到他去世。此後的曆代達賴喇嘛都將布達拉宮作為自己居住和進行宗教活動的地方,於是布達拉宮成為喇嘛及信教群眾頂禮膜拜的聖地。

300餘年來,布達拉宮作為西藏“政教合一”政權的中心,收藏保存了極為豐富的曆史文物和工藝品,堪稱西藏曆史文化藝術的博物館,其中50000多平方米色彩鮮豔、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壁畫是布達拉宮的一絕。布達拉宮的壁畫可分為4類:宗教故事、風俗民情、人物傳記、曆史事件。曆史上布達拉宮擴建的場麵被壁畫生動地記錄下來;文成公主進藏的壁畫,再現了公元七世紀漢藏兩民族和睦相處的情景;西大殿一麵牆上是1652年五世達賴進京覲見順治皇帝的壁畫;十三世達賴靈塔殿內,則繪有十三世達賴進京覲見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的場麵。宮中還有近千座佛塔、上萬座塑像、大量的唐卡以及貝葉經、金珠爾經等珍貴文物典籍。表明曆史上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關係的明清兩朝皇帝封賜達賴喇嘛的金冊、金印、玉印、誥命等也珍藏在宮中。這些實實在在的文物是中國形成多民族統一國家的曆史見證。布達拉宮中還有許多華美精致的卡墊、華蓋、法器、帳幔、錦鍛、金銀器皿,瓷器和石器等,令人眼花繚亂,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