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景玉預想中的沒錯,他將權力交給了三皇子景安後,繼而景安就轉過頭來,開始對付起二皇子和四皇子來了。
至於之前的什麼同門情誼,兄弟情深都是屁話!
顯然現在正是表現自己的時候。
若是這件事辦好了,就是以後正德帝恐怕也要對他刮目相看。
至於景玉。
景安還真沒放在心上,之前是所有有危機感是因為表麵上大事都朝著景玉那邊發展,可是現在呢?景玉明顯就身陷囹圄,自己都自顧不暇了,還有什麼本事同他們爭?
不怪景安如此的目光短淺,而是因為從根本上盡量就一直覺得景玉之所以會有如今的成就,完全是靠眾人的寵愛達成的。
因為正德帝的寵愛,景玉小小年紀就幾乎擁有了,大半個宮廷中的珍寶,見識多了,這氣質自然也就好了,不像他這樣,每日的都要為自己的生計所著急,另有周圍的惡仆一旁虎視眈眈,景安幾乎整個童年都是在戰戰兢兢中度過。
好不容易長大成年,重溫了這大景為數不多的成年皇子之一,還沒等他有什麼作為人家景玉已經被正德帝派出去參與邊疆打仗。
然後又出乎意料的傳來她的各種事跡,這還不算什麼,沒過多久就又傳來了景玉大獲全勝的消息。
這下子,景安可是徹底憤憤不平了。
景安自詡自己的才能過人,像景玉這樣去邊境打仗他也能去,不過會不會贏得這麼順利,景安可說不好。
倒不是覺得景安自己的能力不足,而是景安純粹是覺得景玉之所以能首戰告捷,評的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實力,而是她周圍那些人的幫助。
他的外祖父鎮國公沈震,她的公公興寧侯藍遠山,哪一個拿出來不是打仗好手?
就算他們兩個人沒有親自前去,隨便的將自己麾下能打仗的將領分給景玉幾個便是了。
所以說,縱使別人再怎麼誇讚景玉年少有為,巾幗英雄,景安的內心還是不屑的,總覺得若是景玉不靠這些人,或者是他有了像景玉身邊的這些人,他也能夠做到這一切。
其實不隻是景安這麼想,恐怕二皇子和三皇子心裏也是這麼想的,隻不過他們倒是沒有三皇子景安這麼盲目自大。
他們覺得景玉在打仗之事上可能有人幫忙,可是在之前的滅蝗一事上,他們可不覺得有人敢替景玉做主。
就算真的有人替景玉做主了,最後拍板的不也得是景玉不是嗎?
就憑這一點,景玉本身的政治才能也要高過其他人一籌。
單單隻是這一點,就足夠令他們引起重視了。
而後發生的一切果然是證實了他們的想法。
正德帝遇害中毒昏迷不醒,太後娘娘和皇後娘娘按景玉背後的勢力和朝堂上的紛爭,讓景玉站出來主持事務,這一件件的事情加起來,恐怕每一個人都要感歎一句:景玉真是好運啊!
誠然,這一切卻是與景玉的好運脫不了幹係,但是不要忘了,單單隻是有一個好運氣,可是治理不好國家的。
顯然,那幾位皇子們怎麼也是這麼想的。
隻不過到最後,景玉的所作作為都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罷了。
這也恰恰在側麵證實了景玉的政治才能,這一點,二皇子和四皇子看的很明白。
因此在不斷的給景玉添堵的過程中,他們也不忘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
本來以為事情天衣無縫,毫無差錯,卻不想在最後這麼關鍵的環節中出了問題。
景安反水了!
不,不應該這麼說,可以說景安從一開始就沒有把自己和他們兩個人當成是一夥人,互相之間無非是彼此利用罷了。
無論是二皇子景榮,還是四皇子景仲,就算是相互不對付,可是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便是他們的母家都是顯赫的很,比起生母隻是一個宮女的他來說,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因此,景安從來沒有把自己和他們那些個皇子皇女們聯係在一起。
加上幼時在宮中受盡磨搓,景安可以說跟他們那些人根本毫無兄弟姐妹之情,有的,隻有利用的心思。
之前,景安不是沒想過拉攏景玉的,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景玉從一開始就對於他有很大的意見,縱使景玉沒有明著說出來,可是觀遍了這後宮之中的人情冷暖的景安,對於感情的變化倒是敏感的很,景玉的態度自然是逃不過他景安的眼睛。
不過這倒也沒什麼,反正整個後宮中瞧的起他的人可真沒幾個,景玉平日裏又是高高在上,如此態度倒也能說得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