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戎總共分為六部,而現如今的皇室宗姓一部是其中相對強大的一支。
雖然強大,但是人丁稀少一直是他們最大的硬傷,早在前朝時期,北戎各部趁中原戰亂南遷,在進入水草豐美的平川地區的同時,還將當地人收做奴隸。
這麼長時間以來,各個部族早已經同化,因此,現如今鎮守邊關的正是鹿結部!
鹿結部投靠的時機很巧,正碰上北戎皇室擴張的時機,因此鹿結部也就成了除了皇室之外的第一部落。
但這並不是一直以來相安無事的,隨著皇室和鹿結部的崛起,其餘部落的遊牧地區不斷被壓縮,好日子漸漸遠去。
經過連續幾場攻伐,其他部落徹底被鹿結部打敗,不敢輕易涉足國內內,經部落內合議,舉眾遷徙投靠皇室和鹿結部。
不投靠就是死,要麼就是被逐出這片草原。
習慣了這裏的繁華,誰會樂意再過的苦日子?
不過,皇室和鹿結部並非絕對的信任他們。
在政權穩定之後,其餘部落內的貴族首領被分化打散,分別攜帶部眾邊地,數萬餘的族人被拆分,雖距離不遠,卻再無法對著兩大部落形成實質威脅。
而後經過多少年的發展,這些部落也在邊境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勢力,除去鹿結部以外,其他不甚重要的關口都是被他們把持。
可是這樣也有弊端,一旦戰事起,這些遊牧在“國境”的部落將首當其衝,成為進攻方的靶子。
打贏了,省去皇室和鹿結部的麻煩。
打輸了,也會為他們爭取時間,從容的調兵遣將,將來犯之敵擊退。
這些部落知皇室和鹿結部的打算,卻是無可奈何。
靠著人家的地盤吃飯,寄人籬下,就要做好被壓榨的準備。
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就不會不滿。
而二皇子其中一半的血脈,便是出於這些部落。
相反,大皇子出身鹿結部,對於其他部落,向來是眼高於頂,看不上眼。
這一次利用大景對付二皇子,未免沒有鏟除這些部落的意思。
隻是相比先輩們的趕盡殺絕,至少大皇子還要臉麵,不會直接自己動手,將他們打散之後逐一鏟除,繼而吞並部落的金銀牛羊,擄走部落的女人孩童。
他的計劃是禍水東引,最好能引起他們和大景的鬥爭,一石二鳥!
此前諸部內訌,兩部也曾參與,仗著兵強馬壯,占據明顯優勢,搶來不少牛羊女人。
所以這種事情大皇子做起來可謂是駕輕就熟。
這一次,。景玉和藍玉辰的目標就是那些部族。
很顯然,事情的發展遠比他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
因為二皇子長久未歸,大皇子終於沉不住氣了!
他所用的手段就是光明正大的從這些部族中調兵!美曰其名增加都城兵力,調兵令下發,其餘部族當即炸鍋。
不是因為別的原因,實在是那調兵令實在是太過苛刻!
假設這一個部族有四萬人,青壯僅有一萬五千。朝廷開口就要一萬,就相當於隻留下部落中的老弱婦孺!
而所謂的保衛都城,這句話是打死他們也不相信的!
所謂調兵,無非是找一些炮灰是了!
然而,要違抗皇室和鹿結部的命令,他們又沒有底氣。
當初全盛的時候都打不過氐他們兩個部落的人,現在不過幾萬,和他們兩部硬碰硬?純屬於找死!
實在沒辦法,這些部落首領便悄然召集貴族商議。
眾人圍坐在帳篷裏,均是愁容滿麵,牙齒咬得咯吱作響,卻是對著調令無可奈“皇室和鹿結部欺我等太甚!”
“試想當初,不是咱們在邊關給他們遮風避雨,他們能安穩坐在皇位上?!”
“如今倒好,先將咱們打散,又連續征兵,等到男人死絕,部落裏的一切全都是他們的!”
幾乎每個人都是義憤填膺,但是真要讓他們相出什麼解決辦法,卻是沒有。
“首領,怎麼辦?”又是一人急切的問道。
“不如反了!”有人附和道。
“就是反正也是活不下去,難道眼睜睜去送死?”
“大不了返回北邊那些苦寒之地!”
“就是,先人都能活,沒道理咱們不成!”
“首領,決定吧!”
“是啊,首領,咱們都聽你的!”
這些部落早不滿鹿結部和皇室的壓迫,眾人坐在帳中,你一言我一語,竟是讚成反-叛和北遷的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