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如他們所願的話,或是換作任何一個多疑的帝王,恐怕還沒等著大皇子景沐出征,皇帝就好開始對他下死手了。
不過現在看來,這倒也並非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因為他們這種默契的想法,正德帝這條政令意外的執行得非常順利,想當初,鎮國公和藍大將軍出征的時候,尚且在戶部那邊受到了阻攔,可是現在呢!
這麼大量的糧草和錢財竟然一天之間就到位了,可見之前都是在敷衍他呀!
看著朝中這些大臣們的嘴臉,正德帝心中有了主意,隻不過這個時候還用得上他們,隻得按下不表。
不僅僅是正德帝對眼前的這個狀況發生感慨,就是大皇子景沐也亦是如此。
想當初他權利爭勝的時候不知費了多少心思,花了多少人力物力才能落到那一幫朝臣。
的確,最後因為他的失誤造成導致全軍覆沒,但是同樣的,要是那些人上下一心的話,也未必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將所有的勢力土崩瓦解。
歸根究底還是他們,心中別有所想,各自為政,在關鍵的時刻反倒是縮頭不出,指望著別人替他們出頭。
這一點景沐不是不明白,正因如此,他才會在東窗事發之後格外心灰意冷。
這些人隻可以同富貴,卻不能共生死,這種人不要也罷。
但是看到眼前的這個局麵,景沐還是有些哭笑不得,他們早幹嘛去了,明明分析不清形勢,還一股腦的往上撞,真是愚不可及!
還有那些想借著這件事算計自己的人。
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景沐都不打算放過他們。
既然自己已經答應了這件事,那就一定要將這件事做好,至於其他的事情嘛?就不再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更何況就算現如今皇位擺在自己的眼前,景沐也未必會去拿。
倒不是說因為景玉的緣故,純粹隻是說他並不適合坐上這個位置。
先前他不懂,而現在他置身事外之後就愈發的看明白了眼前的這個形勢。
別看現如今大景是國富民強萬邦來朝,但是實際上,其實危機四伏。
周圍的四國早就派人潛入了大景內部,除了他之外,還有其他人也有著番邦血統,可以說這皇子中間,除去身份不顯的三皇子景安以及擁有著韓家血脈的二皇子景榮,其餘的人都是如此!
單單隻憑這一點,他們就不適合做像那皇位。
如此算來算去來,除去一直鋒芒大盛的四公主景玉,那麼就隻剩下剛出生的小皇子了。
不過現在想黃總的年歲還小,雖然正德帝和皇後娘娘正值盛年,照顧一個小孩子不成問題,但是意外總是會有的,倘若有一天護不住了呢!
拋出這些意外因素的話,就隻有景玉適合坐上那個位置,更何況景玉的手腕和能力絲毫不遜色於任何一個皇子。
有時候說句難聽的話,就連正德帝恐怕也是被景玉算計了。
大概一切都是從警與十歲那年發生的變化,原先景玉囂張跋扈,仗著寵愛不分是非,甚至隨意出言頂撞朝中內外,後宮內外的人。
而當時,皇後娘娘和正德帝的關係,也不像現在這樣如膠似漆,當時可是有一個風頭正盛的韓貴妃。
比起景玉公主的莽撞,二公主景月反倒是顯得聰明伶俐的很。
曾經的景玉就不知道吃過多少次暗虧,原本他們以為皇後這一派就會如此這般的一直過下去,誰知道突然形勢一轉,景玉搖身一變竟然成了長公主,又接連鬥倒了二公主景月和韓貴妃。
連皇後娘娘的地位也是直線上升,更何況景玉還派了覺遠大師為師。
自從那個事件之後,一切情況就不一樣了。
原本一直隔岸觀火的沈家突然開始主動和皇後娘娘聯係了起來,原先皇後娘娘之所以被會被韓貴妃壓上一頭,無外乎就是沒有外加的支持,但是韓貴妃卻經常和韓家走動,更何況還有一個事實被韓老丞相隨身教導的二皇子。
但是這樣風頭正盛的背後之下,就是正德帝深深的忌憚,相反,皇後那邊就不會這樣了。
因此,就算景玉突然改變了自己的行事作風,是得皇後娘娘重新入了正德帝的眼睛,正德帝也沒有覺得絲毫不妥之處。
非但如此,正德帝還因為沈家的緣故,對於皇後娘娘對於鎮國公沈震這等人,心懷愧疚。
其實景玉的動作並不算是太過緊湊,從他展現出自己的實力到現在已經掌控了朝廷大半的勢力。
時間已經過了五六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