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17A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花了五、六年的時間秘密研製的。它雖然以“F”打頭,但實際上是攻擊機(A)而不是戰鬥機(F)。

1981年6月18日,首架預生產型F-117A試飛成功。1982年8月23日,世界上第一種隱身作戰飛機交付部隊使用。到1990年停產時,共向軍方提供了5架預生產型和59架生產型。

F-117A的翼展為13.21米,機長20.09米,機高3.78米,動力裝置為兩台F404-GE-F1D2非加力型渦扇發動機。其最大起飛重量為21800千克,最大使用速度M數0.9,作戰半徑1060千米,限製過載+6g。

該機的座艙位於“金字塔”的最頂端,飛行員隻能透過幾小塊平麵的風擋玻璃,觀察外界,視線很不好。它的進氣道設在機翼上方,其整個外形的走勢與機體、機翼的變化基本一致,具有60°的斜麵。進氣口內安裝有網狀的格柵。此種進氣口可以大大降低飛機對雷達波的反射率。

格柵式進氣道的另一個好處是,對氣流可起到“梳理”、導直的作用,在20°迎角的範圍內,都能向動力裝置提供無畸變氣流,發動機不容易出現喘振等問題。不過,該進氣口的缺點也很明顯,阻力大,總壓恢複係數低,從而減小了發動機的推力,影響了飛機的總體性能。

該機的排氣係統采用向後傾斜的二元噴口,噴口內設有一組葉片。這樣的排氣裝置除了能減小飛機的雷達和紅外信息特征外,還能降低噪聲,並可利用尾噴流的偏轉為飛機提供橫側操縱力矩。

為了保證飛機的低可探測性效果,該機不但在機體上塗了一層先進的吸波塗料,而且幾乎所有的艙門和口蓋都帶有鋸齒狀邊緣,以抑製雷達波的反射。

在執行縱深突擊任務時,不允許在F-117A的機翼和機身下外掛武器,否則的話,它的雷達反射截麵積就與常規的“幻影”2000差不多了,所有的隱身措施都將付諸東流。該機在機腹內設置有一個彈艙,機內最大載彈量為2268千克,其基本武器配備是:兩枚908千克的BLU-109B激光製導炸彈。當然,也可根據需要,掛裝其他型號的炸彈、空對地導彈、反輻射導彈或空對空導彈等。

采取上述這些技術對策後,使F-117A獲得了極佳的隱身效果,其雷達反射截麵積隻有0.02平方米左右。如果在夜間飛行,地麵雷達和光學探測係統都很難發現它。正因為該機擁有普通作戰飛機所不具備的“匿蹤”能耐,美軍往往派它擔任重要而又危險的使命。

采用多棱錐體外形設計的F-117A的隱身性能固然不錯,但它也因此而作出了犧牲:飛行阻力大、機動性差、載彈量小、視界不好。這樣的飛機不適合作為戰鬥機使用,如果白天在近距離內被敵方戰鬥機發現,它將很難逃遁。所以,F-117A一般都是在晚上活動,美軍給它起了一個相當貼切的綽號——“夜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