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伏羲孟水求河圖(三)(2 / 2)

神農道:“當務之急切不可強行,可求助於上蒼恩賜收降之法寶,必須等待他迷途知返和悔過自新之後,再收成正果,方可心安理得,皆大歡喜。”

伏羲雖說讚同神農所言的道理,但是又去哪裏祈求於上蒼?法寶又從何處能得?

言之易,行之難;神農既有此說,也許會有良策。

伏羲剛想和神農深入探討,卻見神農向伏羲深施一禮說道:“聖兄見諒,有位病重之人急須診療,請聖兄在這裏耐心等候,三日後我可與聖兄同往,務請諒解。”

伏羲雖然心急,但也無可奈何隻好應允道:“聖兄何出此言?請便,望聖兄早去早還。”

神農出診走後,伏羲因惦念幽雲洞府以及眾將傷勢,心中煩悶躁動不安。

第二天,閑暇無聊,步出西北。

突然,他覺得身體被東西碰擊了一下,頓時感覺渾身不適,竟一時間精神恍惚變不清方向,他漫無目的地行走在空曠的原野之上。

這時,一陣狂風卷著黃沙迎麵撲來,他隻覺得被拋在了空中,雙目矇矓,呼吸困難,沙粒打在臉上如針紮一般疼痛。

稍後,風止氣清,他穩穩當當的落在了一塊沙灘上。他急忙睜開眼睛觀看,麵前竟是一片汪洋。

但見:水麵清如鏡,映照藍天色;

微風習習吹,皺起道道波。

日光斜射,閃爍刺眼,恰似金花朵朵、星星點點開遍整個水麵。

伏羲不知到了什麼地方,他望著那寬闊的水麵,卻找不到岱山的方向。

正當此時,那本是平靜的水麵突然翻卷起滾滾波濤,隨之便是狂風暴雨般“嘩嘩”作響;

一浪高過一浪,一聲響過一聲,真叫震耳欲聾。

水花飛濺,水麵由清變濁,再由濁變紅。

忽然間一道紅光衝出水麵,居然是一匹龍形神馬從水裏騰向空中!

隻見這匹“龍形神馬”長得四不像,甚至生得奇特:

身高八丈開處,頸長三丈,渾身遍體龍鱗卻也膘肥體壯;

蹄似馬,尾似龍,肋生雙翅如大鵬。

伏羲不知所以,仍似夢幻之中,待他拭目觀瞧,“龍馬”飛向岸邊,將身上的鱗片就地滾落在伏羲麵前,然後縱身跳入水中。

瞬間,水麵又恢複了平靜,依然是那麼清澈見底。

眼前所發生的這一切,就在這眨眼之間,隨即如故。

伏羲驚魂未定,待“龍馬”入水後,他才睜眼觀看,原來龍馬身上的鱗片乃是一幅環形圖案。

伏羲並不知道他正在孟水河邊,所得鱗片也正是“龍馬河圖”。

圖案中顯示出五十五個黑白點數。

其中白點為(奇)單數:一、三、五、七、九,代表陽,又代表天,被稱為“天數”;

黑點為(偶)雙數:二、四、六、八、十,代表陰,又代表地,被稱為“地數”。

天數相加等於二十五,地數相加等於三十;天數和地數相加等於五十五。故“凡天地之數五十又五”的說法,正是由此而來。

對於圖案所示,伏羲當然清楚,他是什麼人?一代聖明賢能!他當即觀圖參看,好一通猜想。

忽然,他眼前一亮,心中大悅,原來是上蒼故意賜我的河圖!

於是他急忙伏身膜拜,仰起頭來高聲喊道:“天恩浩蕩,謝上蒼助我!”正是:

蒼天不負意誌堅,

終將奇術盡心研;

孟水龍馬河圖獻,

從此陰陽兩極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