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長江上遊,今重慶、四川境內,有幾個主要的國:巴、蜀、充、苴、郪。此外,還有很多占山為王的小部落,據有專家說大約四十餘個。
苴國,此時才在醞釀之中。
郪國則是一個古國,是雲南元謀猿人的後裔在巴國與蜀國之間的緩衝地帶,今涪江以西的郪江流域建立的一個國家,據有今大英縣、三台縣、中江縣、樂至縣、射洪縣南部地區,曆經商蜀戰爭、巴蜀戰爭。
為了在巴蜀兩國的夾縫中生存,不斷遷徒,今天的三台郪江鎮、大英蓬萊鎮、中江倉山鎮郪城村,均作過郪國首都。
郪國對巴蜀兩邊討好,左右逢源,都不敢得罪,對局勢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充國,範圍在今南充市全境、巴中市西南、廣安市西以及綿陽市東南的部分地方。充國都城在閬州(今閬中市)。
最初,充國是從巴國脫離出來的,一度對巴國造成過威脅,巴國因此與充國世代為敵。
而巴國與蜀國,淵源頗深。此時蜀國為開明朝,統治者為鱉靈人。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說的正是古蜀國。
很早時,蜀族人魚鳧氏在今四川境內活動,公元前1057年,魚鳧王杜宇參加了武王伐紂的戰爭,號稱蜀。由於古蜀國境內爆發洪水,魚鳧氏蜀王任杜靈為相,治理洪水。杜靈因出色完成了任務,被喚做“鱉靈”。
蜀王因此在年老時禪位給鱉靈。杜靈成了新的蜀王,建都郫邑(今成都郫縣),號稱開明帝,又叫叢帝。然而,這或許隻是一個被後代陰謀家作為所謂先例的美麗的禪讓故事,其實是鱉靈族人進入蜀國境內,推翻了魚鳧王朝,建立了開明王朝。
蜀都後來又遷至廣都樊鄉(今雙流縣),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樊鄉遷往今成都。
有一種說法,鱉靈為楚國人,據後世有專家考證,鱉靈族是巴人的一支,因為楚國後來占領了巴地,形成了這個誤會。
因此,也可說巴蜀兩國統治者是同族異流,但兩國素來有仇,根源在於領土之爭,這在古今中外都是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
當地有句俗話:按下葫蘆起來瓢。楚國人一退,巴、蜀矛盾又同時浮出水麵。同樣偷雞不成蝕把米的蜀軍退至巴蜀邊境,借口整頓軍隊,數月不離境,時常擾民,吃穿用皆從巴屬部族強取,民怨日隆。
巴主得報,惱怒萬分,令使者到蜀都商撤離,蜀主話未聽完,怒道:“巴蠻子請我去幫他打楚國,大敗而歸,死傷無數不消說,損了多少糧草、兵器,內外之用,賓客之資,費了多少財物,他給我算得清?
“如今在他境內多歇了口氣,便來催命,是何道理!就算是賠我一個江州,我還要飾本,回去稟報:沒打算撤了!”
巴主正在喝水,聽使者回報,七竅生煙,摔碎手中虎吞象明雕水盞,怒道:“難道我比他損失小?合夥生意,如今折了本,要我一人承擔,隻怕他那顆會算賬的陶丸沒給他造出來!”噴出幾句贓話,嚇得侍者不敢做聲。
巴主召集諸路人馬,準備動武。眾人摩拳擦掌,口吐惡氣。
見顯貴們發言,離不開一個“戰”字,跟隨二公子巴西安從枳都同來、深得巴西安看好的青年將領巴秀再忍不住,獻計道:
“請神容易送神難。聽傳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從秦厲公始,秦國便與蜀國因南鄭起爭端,多年不止,秦取南鄭,又被蜀國奪還,秦人恨得牙根癢。卑將以為,不須動用大軍,隻需派一使節,重賄秦人,讓秦國揚言出兵取南鄭,蜀人自去。”
話剛落地,尚未反彈,世子巴南安怒道:“你是何人?廟堂之上哪有你發言的!懂不懂規矩!”巴西安明白世子哥哥是衝自己來的,急忙喝住巴秀。
巴國主道:“我兩家割裂,打破腦殼,也不必要秦國那個瘟神來幫忙。”
巴蜀兩國在巴國境內小戰幾場,一時難分勝負,戰戰停停。剛經茲方大敗,兩國都想盡快結束戰事,可又寧輸一戰,不輸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