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陽光透出來,一行人上船,溯丹涪水上共灘。
一路之上,正值春天,鳥語花香,丹涪水風光,目不瑕接,真個是:
舟行水中,人在畫中。
早有共氏人到共灘渡口來迎接。
共灘渡口,在今天的烏江與其一級支流阿蓬江交彙處,因其地理位置決定,自古以來就是今渝、黔、湘、鄂的貨物中轉站。
鹽巴是巴人最得意的貨物,因此當時人們多稱為共灘鹽渡頭,是共氏部族的重要財富來源地。
共灘,又稱共湍,至明代,因後山鳳凰嘴岩崩,山體崩塞江麵而成為一個險灘,改稱龔灘,也稱龔湍(龔、共其實相通)。
最遲距今1800餘年前,巴人的共灘渡口已經發展成一座城池,三國時,蜀漢置涪陵郡漢複縣,唐朝置洪杜縣,治所均在這裏。
書歸正傳。
共氏人安排若春沛一行在共灘休息一晚。
客人們住在江邊的吊腳樓上。
吊腳樓的支撐柱立在懸崖之上,形成共灘極具特色的建築文化,後人無不佩服巴人(及其後裔)高操和大膽的建築技術,就像搞不懂他們如何把棺材放到數十丈高懸崖的岩洞裏一樣。
若春沛一行則是司空見慣,呼呼大睡,樓外麵河水流淌的聲音,就像催眠曲。
次日起來,用過朝食,改走旱路,並不急走,慢慢欣賞沿途風景和共氏子部族的美食,三天後的上午才到了大酉宮。
且說大酉宮共氏,傳說是共工氏的一支,無法細考,很早就進入烏江流域。
當年,瞫氏的虎安宮落成之時,子爵大部落共氏使者到草原送禮,回見共氏頭領,極口誇讚虎安宮不已,慫恿共君擴建府氐。
共君果然受用,大興土木,擴建殿宇,開挖土石方時,挖出一條暗河,因見流水中時有桃花,有膽大者順暗河進去不遠,無意中發現一處四麵環山、與外界隔絕的桃花園,風景絕美。
宮殿建成,依瞫氏故事,取名“大酉宮”,因多有桃樹,也稱“桃宮”。
春沛一行人進共氏府,交割禮物,在殿上晤會共君及各重要人物。
共君道:“我二氏素來友好,近年因戰事繁忙,疏於走動,早幾日就知公子與若行人要來,十分盼望。”
春沛道:“我家主人深慕共君,時常念起,故特令公子代他前來麵晤。”聽到此話,夢龍再次上前行禮。
共君笑道:“小公子比你父親英俊多了。我們這一代,已是霜打的芭蕉葉,焉了。”眾人皆笑。
春沛道:“共君精神飽滿,正是壯年。”
共君哈哈大笑:“自古英雄,多出少年,該夢龍、共彪、巴篷他們上場了。”
共君身旁一人,年約二十二三,身長八尺餘,英俊帥氣,與鬱水公子巴蓬不同,他穿的不是戎裝,而是一身黑色家常服飾,顯得隨和而莊重,也可看出兩個部族之間的關係要和諧。夢龍在戰場上相見過,早認得是共公子共彪,剛才正式見了麵,此時二人眼神上多有交流。
不須口舌,隻需禮節,大事便畢,才是申時剛到,便擺起宴席,大宴佳賓。 外交場合酒中規矩多,不細表。瞫夢龍與共公子共彪,酒來酒去,話語如意,不覺十數來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