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釣魚(1 / 2)

老實人水富見控製不住局麵,急忙又叫一個小子趕緊去請寨主水融。那小子如屁股上著了火,狂奔而去。

這時,有一人道:“恐怕還要一個人,快去請興龍灣虢長老來準備救命!”

水富怒道:“放你母的屁!趕快住了烏鴉嘴!我料他二人點到為止,但難免誤傷,最好能盡快製止。”

水富話猶未完,巴、楚兩國的比武代表,已經拉開架式,接上招了。

木莽子的徒手格鬥功夫,與他的劍術一樣,精妙之處,不在於力量上,而在於隨機應變,通過在虎安山浪卒營的“非人式”強化訓練,狠、準、快都得到了很大提升;而巫城,則是從小練就的童子功夫。

二人或進或退,或攻或閃,拳腳並用,如兩條遊龍,絞殺在一起。

你來我往,十餘回合,不分勝負。

超級武士巫城以為,幾招之內,就會將對手K.O.(擊倒對手取勝),這時心中暗驚:“想不到天坑裏麵,卻有這等高手,陰溝裏麵,斷然不能翻舟,否則,以後永難抬頭。”暗中較上勁。

木莽子接戰了數回合,心中也暗暗吃驚:“平時聽他東說南山西說海,以為自吹自擂,山大無柴燒,果然還是個強敵,武功或尚在度群芳、蘭回、龍佑等人之上,難怪水仙看他得起。”不敢輕視,使出渾身解數。

且說高手比武,隻要一進程序,便是全神貫注。

不覺過了二三十回合。

巫城比木莽子性子急,見三十餘合,尚無明顯的便宜可占,搏得眼紅,早動起真格來。

這兩人的徒手搏擊技法,是以實戰為目標和要求訓練出來的,招式遠沒有後世武術那樣複雜,更接近於現代的自由式搏擊(無限製格鬥),但比現代的比賽,要致命得多,因為他們訓練的,就是置對方於死地,這是生存的法則。

今天的搏鬥,兩人不約而同均沒有首先攻擊對方的頭部,這是他們唯一冷靜之處。隻要有一方率先出手攻擊了對方頭部,哪怕是誤攻,都會立即得到對方更加猛烈的回應,從而轉瞬間演變為專業拳擊對抗賽。

邊上觀戰的數人,看得眼花撩亂,又膽戰心驚,深怕出人命,大氣不敢出,汗水卻像水流。

且說水融、巫貞等人正在龍寶塘進行今年開春以來第一次釣魚比賽,來祭大神的眾人也都來觀看楚國人如何釣魚。

捕魚起源於古代勞動過程,可追溯到幾十萬年之前。真正意義上的釣魚史,至少已有7000年。

釣魚的實用工具,無外乎釣竿、釣線、釣餌、魚鉤、釣浮、釣墜等,再加輔助工具抄網、架竿和魚蔞。

龍寶坑裏,以前的釣線主要利用獸皮條、獸筋條、動物腸衣,以及植物纖維等材料製作。

楚國人巫貞聽說過有一位釣魚的行家,名叫玄洲,他使用的是“八絲之線”,很多人向他學習。 巴蜀是蠶桑起源地之一,他們使用天然蠶絲或人工蠶絲,製作“蠶筋線”或“獨繭線”。因此,巫貞利用外麵帶入龍寶坑來的絲織品材料,製作了較先進的釣線。

遠古,釣鉤以骨刺材質為主;商周時期,進入了青銅時代,出現金屬釣鉤,河南偃師二裏頭出土的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金屬魚鉤,距今約三千五百年。

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魚鉤在製作上進一步精巧。巫貞利用損壞了的青銅器物的寶貴材料,製作了幾顆青銅釣鉤,這是龍寶坑裏第一次出現金屬釣鉤,算是巫貞最有成效的改進之一。

釣竿,龍寶坑人有用竹材的,也有用荊條的,巫貞製作的釣竿選用質輕、挺直、富有彈性的竹材。但他仍沒有將當時流行的比較短粗的釣竿改進為細長釣竿,更沒有想到大約在唐朝時,會出現輪竿(車竿)。

一定程度上說, 釣墜(沉子),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配件,巫貞除了對釣墜形狀、位置、大小進行了改進,沒有實質性突破。

當地人釣魚的釣餌有兩類,一類是肉餌,一般為軟體動物或昆蟲,如蚯蚓、蛆蟲等,或者小塊羊肉、雞肉、魚蝦肉、燕肉等;另一類是素餌,利用穀物、蔬菜、草的莖葉等經過加工後製成。巫貞對改進龍寶坑的釣餌,幾乎沒有貢獻。

用於觀察魚兒是否咬鉤的釣浮,最晚在周代就已經普遍使用了。龍寶坑裏人,多用羽毛或者茅草竿製作釣浮,巫貞沒有發現更好的材料,僅僅在釣浮上塗了更加醒目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