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楚軍主將養明向楚王解釋清楚了,星夜兼程回到了亭子關,帶回來楚王的大批獎賞,心情與其對手巴遠安天壤之別。
亭子關上,養明縞賞三軍,設宴慶賀,同時計議對巴國鬱水鹽泉之最後一戰。
酒過三巡,養明對眾將得意笑道:“巴人外無與國,幫交惡化;內無策士,廟堂之上,豈能出大謀?昧乎治安之術,縱有直躬之人,也不能製我楚之雄心。侍勇少謀,逞匹夫之勇,知進而不知退,此巴人取敗之道。
“丹涪水一帶,巴國二公子巴西安還勉強算是一個帥才,可惜巴人自毀長城。
“凡此種種,巴人豈能不有今日之敗!”
將軍昭允道:“雖然如此,也不可大意,枳都巴秀,末將與他交過手,且吃過虧,也是一個將才。而且,八公子巴遠安也並非草苞,其久鎮鬱水,也是勁敵。”
楚將屈容暗暗後悔藥下得輕了,致使養明很快便回到前線,重掌兵權,似乎還更得國君信任了,酒宴開始,少有話語,這時道:“大蓋天下,然後能容天下。巴遠安身為巴國公子,卻聽聞他心胸狹隘,不足為慮。”
將軍申駭道:“此次取兩關,全是韜光將軍一計連著一計,尤其是誘樊進之計,施得實在是太妙。”養明,字韜光。
養明嗬嗬一笑,道:“要說誘敵之計,我楚人自然當得起巴人的師父。
“莊王三年,全國大災,庸人率群蠻反叛,又有麋子國等來助,我國危險,迅及組織反攻,僅半月,百濮人就罷兵退了,我軍追擊至國之西界。
“於是,先王令一大夫率一軍攻打庸國國都方城。
“那大夫的屬官子揚先時被庸人所捉,他逃脫回來後,對大夫說庸國兵多,再加眾蠻聚集在方城附近,不如暫時退還到大軍駐紮的邊界,會合先王的衛隊,再去攻打方城。
“當時,有一個師叔,外號望天子,他說,不如與庸國人再戰,戰時佯敗,庸國人必然驕傲,就能取勝。
“按望天子的計謀,我軍再與庸國兵作戰,七戰七敗,庸國人以為我軍再無兵用,因而不多防備。
“眼看時機已到,莊王坐上車,在臨品集積大軍,並分為兩隊:一隊從石溪攻庸國兵,另一隊從仞地進發,最有意思的是,當時,秦國人、巴國人也跟在這路的後麵一起攻庸。
“兩路大軍,三國合力,遂將庸國滅了。
“當時,巴人就在旁邊跟起學,可惜卻沒學過手。
“這次,我三戰三敗,正是驕巴人之心。驕兵必敗,巴人走的啊,正是庸國人的老路子。何況,還有屈容將軍的鼎力相助,巴人不敗,沒有道理啊!”
屈容謙虛道:“全是仰仗韜光將軍,屈某無尺寸之功。”
將軍孫班道:“養大將軍文武雙全,功績不在先人之下。”他此處說的“先人”,指養明的先人、史上著名的神箭手養由基。
養明道:“韜光有此微功,沾的是先人遺威,大王宏德。”
將軍屈容知道,此時不能成為養明顧忌的人,最好成為他認為的“圈內人”,於是也借一個舊事來奉承:“這一切,皆是大將軍運籌高妙,瞎巴如何識得透。說到上誘敵大當,巴人並不是第一次。
“早在商王武丁時,三次伐巴方,均未全功,第四次,采用的就是誘敵之計。當時,武丁自率一路與巴方主力作戰,佯裝敗潰,誘敵進入伏兵之地,武丁的愛妃婦好,史上有名的女將,引伏兵殺出,大敗巴方,這是巴人史上的一次重挫。我看巴人,不僅智短,記性也還不好。”
眾將得意,皆笑。
養明道:“諸位可知,當年武丁王伐巴方,是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