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時過境遷(1 / 3)

如煙不是當地人,也沒有聽說過“相二哥”是什麼意思,瞫夢龍笑道:“當地把最節儉,一毛不舍的人,稱為相二”。

如煙不好意思笑了笑。

瞫夢龍道:“我是說個笑。節儉是美德,牟兄是怕浪費了好料。上次他受重傷,就是因為楚國人占了一處打造兵器的爐膛庫房,那裏麵有許多好料,他率人半夜偷襲楚人,將大部分好料搶了回來,自己卻受傷不輕。”

牟忠笑道:“我是窮家小戶,不比得虎安宮富可敵國,公子拔一根寒毛,都比我腰粗,更不用說龍須了,我自然要精打細算。若不是上次受傷,我早陪父親下天坑了。”

邊說話,牟忠請瞫夢龍一行到會客室。

進了會客室,瞫夢龍讓牟忠作簡單的安排,食宿將就便是;明日進山,除了送必要的祭祀物品的人,雜人不用,並不要對外說自己到了牟氏寨。

牟忠一一照辦。

當天晚上,瞫夢龍、木莽子、牟忠屈膝交談到半夜,不消說是以戰事,尤其是虎安山即將麵臨的戰事為主要內容。

三人的交流,涉及到諸多方麵,其中牟忠提出了一個建議:從蚺氏、共氏、鬱水巴氏三大部族的前車之鑒,虎安宮應當作最壞之打算,若戰不利,公子瞫夢龍應率有助於收複失土的人員,撤進桐鄉山,或者撤到枳都,留得青山在,不怕無柴燒。

瞫夢龍對此未置可否,木莽子認為瞫夢龍很難做出這樣的決定,沒有做出評論。

太陽又回到了東邊,瞫夢龍一行,在牟忠陪同下,上白虎頭山朝拜白虎神巴務相,求神靈保佑。過程不說。

後來,到了打柴的人也可隨時進入白虎頭山的時候,人們翻遍整座山,也未能尋到那隻白虎頭石,有傳被後來坍塌的山體掩埋了。

還有一種聰明人的說法,當年瞫武子與牟氏首領牟臼表演的是一出雙璜,一個得拜白虎神的權利,一個得免大量賦貢,不準任何外人見到白虎頭石本身就是一個懸念,包括他們的嫡係子孫都一直被蒙在鼓裏。大戲落了幕,道具自然該收藏起來。白虎頭山也恢複了它的本名“馬頭山”。——此是後話。

瞫夢龍一行拜完白虎神,當天中午就離開了牟氏寨,乘坐牟忠安排的獨木舟,順著大溪河,在河口進入烏江。

途中,他們經過大溪河的一條峽穀。

隻見兩岸石崖高峻巍峨,連綿起伏,植被豐厚,草木繁蔭,青鬆翠竹,飛禽走獸鳴聲不斷。要是春來,這裏鳥語花香。

他們還發現,岸邊有一個洞子,聽舟夫說名為大纖洞,裏麵有暗河、瀑布、石鍾乳,支洞繁多。

瞫夢語十分喜歡這峽穀風境,道:“這條峽穀如此之美,要是在虎安山上就好了。”她巴不得所有美境都長在虎安山上。

人們稱這條峽穀為“花園峽”。後人稱這裏為“鴨江小山峽”。

在這個峽穀,有一個巴人的千古之迷,順便轉錄當地張忠群老師的一篇博文,內容如下:

在北岸懸崖下麵,有幾百平方米的大壩,大壩平整光滑。懸崖上有人工打造的石孔,更有那炊煙厚厚遺痕,可以看出有人長期居住過。特別是平壩的山崖兩米高處,不知是何人用紅鉛寫下一首藏寶詩,共有七句:

“一春【兩個春】【三個春】百花開,貳鳥【兩個鳥】【三個鳥】?外來,三人【兩人】【三人】言公到,肆客【兩客】【三客】尚酒來,五個陸馬【兩馬】【三馬】載,陸扇龍門門開。此字其義?”

傳說此是戰國時期的一個春天,為了躲避戰亂,巴國涪陵太守派人用五匹毛驢馱了金銀財寶埋藏在這裏,留下這首詩。清朝雍正年間,一個姓竇的人不知從那裏得來這首詩,來到這裏尋找了三年,結果無功而返,臨走時留下這首詩在石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