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三顧茅廬(1 / 1)

當曹操掃除北方殘餘勢力的時候,在荊州依附劉表門下的劉備,正尋找機會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他四處請人才,為自己出謀劃策。在投奔他的人中,有個名士叫徐庶,劉備非常賞識他的才智,便拜他為軍師。

有一天,徐庶對劉備說道:“在襄陽城外二十裏的隆中,有一位奇士,您為什麼不去請他來輔助呢?這位奇士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人稱‘臥龍’”。

劉備聽到有這樣的賢才,非常高興,便決定親自去拜訪諸葛亮。第二天,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啟程前往隆中。

劉備一行三人來到隆中臥龍崗,找到了諸葛亮居住的幾間茅草房。劉備下馬親自去叩柴門,一位小僮出來開門,劉備自報姓名,說明了來意。小僮告訴他們:“先生不在家,一早就出門了。”

幾天以後,劉備聽說諸葛亮已經回來了,忙讓備馬,再次前往。時值隆冬,寒風刺骨。他們三人頂風冒雪,非常艱難地走到臥龍崗。當他們來到諸葛亮家,才知道諸葛亮又和朋友們出門了。劉備隻好給諸葛亮留下一封信,表達了自己求賢若渴的心情。

劉備回到新野之後,一心想著諸葛亮的事,時常派人去隆中打聽消息,準備再去拜謁孔明。三個人第三次去隆中時,為了表示尊敬,劉備離諸葛亮的草房還有半裏地就下馬步行。到了諸葛亮的家時,碰巧諸葛亮在草堂中酣睡未醒。劉備不願打擾他,就讓關張兩人在柴門外等著,自己輕輕入內,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階下等候。

諸葛亮被劉備的誠心所打動,他根據自己多年來研究時勢政治的心得體會,向劉備詳細講述了自己的政治見解,提出了實現統一的戰略方針。他說:“現在曹操打敗了袁紹,擁有百萬兵馬,又借天子的名義號令天下,很難用武力與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那裏地勢險要,民心順服,還有一批有才能的人為他效勞,也不可以與他爭勝負,但可以與他結成聯盟。”

接著,諸葛亮分析了荊州和益州(今四川、雲南和陝西、甘肅、湖北、貴州的一部分地區)的形勢,認為如果能占據荊州和益州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整頓內政,一旦機會成熟,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進軍,攻擊曹操。到那時,功業可成,漢室可興。

劉備聽完諸葛亮的講述,茅塞頓開。他趕忙站起來,拱手謝道:“先生的一席話,讓我如撥開雲霧而後見青天。”劉備從諸葛亮的分析中看到了自己廣闊的政治前景,於是再三拜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見劉備這樣真誠地懇求,也就高高興興地跟劉備到新野去了。

從那時起,年僅27歲的諸葛亮用他的全部智慧和才能幫助劉備實現政治抱負,建立大業。從此,劉備才真正拉開了稱霸一方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