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唐熙帝削藩(1 / 1)

南明最後一個政權滅亡的同年,順治帝病死,他的兒子玄燁即位,這就是清聖祖。曆史上稱為康熙帝。

康熙帝即位時,年僅8歲。順治帝遺詔,由四個滿族大臣幫助他處理國事,叫做輔政大臣。四個輔政大臣中,掌握兵權的叫鼇拜,他欺負康熙帝年幼,獨斷專行。

康熙帝滿14歲的時候,親自執政。這個時候,另一個輔政大臣蘇克薩哈和鼇拜發生了爭執。鱉拜便勾結同黨誣告蘇克薩哈犯了大罪,奏請康熙帝處死蘇克薩哈,康熙帝不肯批準。鼇拜在朝堂上揎起袖子,拔出拳頭,跟康熙帝爭了起來。康熙帝想到鼇拜勢力太大,隻好忍耐,由他把蘇克薩哈殺了。

從那以後,康熙帝決心除掉鼇拜。他派人物色一批健壯有力的十幾歲的貴族子弟擔任侍衛。康熙帝把他們留在身邊,天天練摔跤。

鼇拜進宮時,常常看到這些少年吵吵嚷嚷地在禦花園裏摔跤,隻當是孩子們鬧著玩,並不在意。

有一天,鼇拜接到康熙帝召見的命令,要他單獨進宮商量國事。螯拜像平常一樣大模大樣地進宮去。剛跨進內宮的門檻,忽然一群少年擁了上來,將他圍住,有的擰胳膊,有的拉大腿,一下子就把他打翻在地。任憑他大喊大叫,也沒有人搭救他。

把鼇拜抓進大牢後,康熙帝馬上讓大臣調查鱉拜的罪行。大臣們認為,鼇拜獨斷專橫,擅殺無辜,罪惡累累,應該處死。康熙帝從寬發落,革了鼇拜的官爵。

康熙帝除掉鼇拜,朝廷裏一些驕橫的大臣知道了這個年輕皇帝的厲害,就不敢在他麵前放肆了。

康熙帝親自執政後,大力整頓朝政,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漸漸強盛起來。但是,南方的三個藩王卻成了康熙帝的一塊心病。

這三個藩王是投降清朝的明軍將領,一個是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一個是尚可喜,一個是耿仲明。因為他們幫助清朝消滅南明,鎮壓農民軍有功,清廷便封吳三桂為平西王,駐防雲南、貴州;尚可喜為平南王,駐防廣東,耿仲明為靖南王,駐防福建,合起來叫做“三藩”。三藩之中,數吳三桂勢力最大。

康熙帝知道要統一政令,三藩是很大的障礙,一定要找機會削弱他們的勢力。他找來大臣們商議撤藩,可大臣們怕撤藩會引起反叛,都有顧慮。

康熙帝果斷地說:“吳三桂早有野心。撤藩,他要反;不撤,他遲早也要反。不如先發製人。”接著,就下詔撤藩。詔令一下,吳三桂果然暴跳如雷。他自以為是清朝開國老臣,現在年紀輕輕的皇帝居然撤他的權,便決定造反。

吳三桂在西南一帶勢力強大,一開始,叛軍打得很順利,一直打到湖南。他又派人跟廣東的尚之信(尚可喜的兒子)和福建的耿精忠聯係,約他們一起反叛。這兩個藩王有吳三桂撐腰,也反了。曆史上把這件事稱做“三藩之亂”。

康熙帝並沒有被他們嚇倒,一麵調兵遣將,集中兵力討伐吳三桂;一麵穩住尚之信、耿精忠,停止撤銷他們的藩王稱號。尚之信、耿精忠一看形勢對吳三桂不利,又投降了。

吳三桂開始打了一陣子後,力量漸漸削弱,處境十分孤立。經過8年戰爭之後,他自己知道無力回天,連悔帶恨,生了一場大病死了。

清軍平定了叛亂勢力,統一了南方。正當朝廷慶賀平定叛亂告捷的時候,在我國東北邊境又傳來沙皇俄國侵犯邊境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