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龐大的“暖水管”(2)(1 / 3)

1975年9月2日傍晚,在江蘇省近海朗家沙一帶,海麵上發出微光,隨著波浪的跳躍起伏,這光亮就像燃燒的火焰升騰不息,直到天亮才逐漸消失。

第二天晚上,海麵上的光亮比第一天還強。這種情況持續了一周,到第七天,有人發現海麵上湧出許多泡沫,每當有漁船駛過,激起的水流就像耀眼的燈光,異常明亮,水中還有珍珠般的顆粒在閃閃發光,這奇景過後幾小時,這裏發生了一次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的前夜,人們在秦皇島、北戴河一帶的海麵上,也曾見過這種發光現象。尤其在秦皇島附近的海麵上,仿佛有一條火龍在閃閃發亮。

根據這些現象,有些人認為:海火是一種與地麵上的“地光”相類似的發光現象,當強地震發生時,海底出現了廣泛的岩石破裂,就會發出令人感到眩目耀眼的光亮。

那麼,沒有引來地震的海火是如何發生的呢?科學家們的解釋是:海洋裏能發光的生物很多,除甲藻外,還有菌類和放射蟲、水螅、水母、鞭毛蟲以及一些甲殼類動物,而某些魚類,更是發光的能手。它們具有不同的發光器官,有的是一根根小管,就像電燈絲;有的像彩色的小燈泡,赤、橙、黃、綠、青、藍、紫俱全,發出的光亮像霓虹燈一樣變幻無窮。

海底的真麵目

海底地形指的是海水覆蓋之下的固體地球表麵形態。海底地形異常複雜,其複雜程度絲毫不亞於陸地。海洋底部有起伏的海丘、高聳的海山、綿長的海嶺、深邃的海溝,也有坦蕩遼闊的深海平原。世界大洋的大體結構通常分為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基本單位。

大陸邊緣包括大陸架、大陸坡和大陸隆。大陸架是與大陸毗連的淺水區域和坡度平緩的區域,也就是陸地在海麵以下自然延續的部分,又稱為大陸淺灘。

大洋盆地是在全部大洋中麵積最大的地貌單元,其深度大致介於4000~6000米之間,占海洋總麵積的45%左右。因為海嶺、海隆以及群島的分隔,大洋盆地被分成近百個獨立的洋盆。從整體上來說,大洋盆地就是大盆套小盆。最深的一個盆底深度11034米,這就是位於太平洋的馬裏亞納海溝,這一深度遠遠超過了陸地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

大洋中脊是大洋中最宏偉壯觀的地貌單元,又稱為中央海嶺。它縱貫於大洋中部,綿延8萬公裏,寬數百乃至數千公裏,總麵積堪與全球陸地相比,其長度和廣度比陸地上任何山係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名不副實的水域

世界上有一些水域很特別,它們雖然叫海,卻名不符實,比如說裏海、死海、鹹海等就是這樣的水域。裏海位於亞歐兩洲之間,南麵和西南麵被厄爾布爾士山脈和高加索山脈所環抱,其他幾麵是低平的平原和低地。它的東、西、北三麵湖岸屬前蘇聯,南岸在伊朗境內。裏海南北狹長,形狀略似“S”型,南北長約1200公裏,東西平均寬約320公裏,湖岸線長約7000公裏,麵積37100平方公裏,湖水總容積為76000立方公裏,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裏海的水源補給主要來自烏拉爾河與伏爾加河以及地下水和大氣降水,其中伏爾加河水帶來進水量的70%左右,是裏海最重要的補給來源。裏海位於荒漠和半荒漠環境之中,氣候幹旱,蒸發非常強烈。而且進得少,出得多,湖水水麵逐年下降。較之往年,現在湖麵積大大縮小了。

由於湖水大量蒸發,鹽分逐年積累,湖水也越來越鹹。北部湖水較淺,又有伏爾加河等大量淡水注入,所以北部湖水含鹽度低,而南部含鹽度是北部的數十倍。

裏海地區有豐富的石油資源,西岸的巴庫和東岸的曼格什拉克半島地區,以及裏海的湖底,是前蘇聯重要的石油產區之一。裏海南岸的厄爾布爾士山麓地帶也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裏海湖底的石油生產,已擴展到離岸數十公裏的水域。裏海物產資源豐富,既有鱘魚、鮭魚、銀汗魚等各種魚類繁衍,也有海豹等海獸棲息。裏海含鹽量高,盛產食鹽和芒硝。同時,裏海還是前蘇聯與伊朗之間重要的國際海運航道。

裏海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內陸湖,可是為什麼將其被稱之為“海”呢?

原來,裏海水域遼闊,煙波浩淼,一望無垠,經常出現狂風惡浪,猶如大海翻滾的波濤。同時,裏海的水是鹹的,有許多水生動植物也和海洋生物差不多。另外,裏海與鹹海、地中海、黑海、亞速海等,原來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經過海陸演變,古地中海逐漸縮小,這些水域也多次改變它們的輪廓、麵積和深度。所以,今天的裏海是古地中海殘存的一部分,地理學上稱為海跡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