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茲實驗中使用的火花發生器,按現在說就是一個“電台”,圓環的作用則跟電視機上的天線一樣,隻是沒有電子放大電路,所以赫茲在圓環上留下一個小縫,以便用跳過的火花來判斷天線中是否接收到了信號。但赫茲是一個訓練有素的科學家。他不僅僅滿足於觀看到的小火花的產生,而且對電磁波的性質進行了係統的、深入細致的研究。他想,如果真的是電磁波,它應該具有波的一切特性,例如水波,它在傳播的過程中有反射、折射、幹涉、衍射等波的特征。那麼,電磁波具有波的這些特性嗎?電磁波看不見摸不著,研究起來的困難就大得多了,但赫茲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年輕人,他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他不是盲目的進行實驗,而是先經過嚴密的計算再進行實驗的驗證。他使用一塊邊長為60厘米的正方形的銅板和一個同樣的金屬框,計電磁波進行反射、幹涉。他發現了電磁波確實具有一切波的特性,並且需要一定的傳播時間。赫茲最後得到的結論是:在空氣中確實存在著以有限速度傳播的電磁波。

1888年2月2日,他向柏林科學院報告了這一個結果。實驗是在靜悄悄的實驗室裏進行的,對於科學界的轟動卻是巨大的,它有劃時代的意義。麥克斯韋天才的預言,在26年後終於被同樣天才的實驗證實了。這簡直比海王星的發現更使人驚歎。人們開始認真地對待麥克斯韋的著作。

如果把電磁理論比作一座雄偉的大廈,法拉第給它打下了堅實地基,麥克斯韋在地基的基礎上建起了大廈。赫茲則是讓這座大廈通過了嚴格的驗收,從此人們完全依賴這座大廈並且使這座大廈的內部變得更加輝煌壯麗。赫茲的實驗不僅證明了麥克斯韋發現的真理,更重要的是開辟了電子技術的新紀元。赫茲向人們指出早已存在在我們周圍的電磁波。他被譽為無線電通訊的前驅,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頻率的單位稱為赫茲。但是,對於這些,他本人是沒有料到的。在1889年,赫茲收到一封信,寫信的人署名是亨利希·哈伯,信中詢問:“是否可以用電磁波來傳遞變壓器或電話產生的電振動信號。”赫茲在回答中說:“變壓器或電話產生的振動太慢了,即使你取每秒1000次,電磁波的波長已是300公裏,因此,所使用的電磁波反射凹麵鏡的焦距也要有300公裏大小,如果你能建築一個像歐洲大陸這樣大的一個凹麵鏡用來反射電磁波,就能用來進行實驗了,然而實際上是不可能的。而用普通的反射鏡,效果很微弱。”赫茲上述的分析雖然沒有錯,但是缺乏預見性。

其實,在地球的上空存在著一個電離層可以反射無線電短波,這個電離層比歐洲大陸要大得多,隻是當時沒有發現它,另外如果提高電磁波的頻率,波長就會變短。例如:現在發送電視所使用的微波頻率很高,它的波長不足1米,因此隻需一個不太大的天線就可以接收。在赫茲實驗後不到6年,意大利的馬可尼、俄國的波波夫就分別實現了無線電傳播和接收。無線電通訊發展十分迅速。無線電報(1894年),無線電廣播(1906年),無線電導航(1911年),無線電話(1916年)、短波通訊(1921年)、無線電傳真(1923年)、電視(1929年)、微波通訊(1933年)、雷達(1935年)以及遙控、遙測、衛星通訊、射電天文學等,都是赫茲電波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