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圓明園寶藏之謎(4)(2 / 2)

收藏在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藝術中心的圓明園主要藝術品有巨型的乾隆大玉山一座。這是一塊含有綠色和白色的玉石,能放射清冷的灰綠色光澤,被雕刻成一座高峰深穀的玉山。山岩下露出亭台和住宅,小路和下麵的山脊上有幾組浮雕人物,房前有一個百合花環繞的池塘。在山上一座峭壁的寬闊平滑的表麵上,刻有乾隆皇帝禦筆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塗以紅色。此件作品完成於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這座精美的玉雕藝術品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一個。(此節圖、文根據圓明園管理處提供材料編寫⑤國寶歸故裏馳名中外的藝術典範圓明園焚毀在英法侵略者手中,不計其數的珍貴文物精品從此流落到世界各地,成為中國人心中永遠的傷痛。圓明園的文物被劫掠後的百餘年來,中國人民一直非常關注著國寶的下落,企盼它們終有一天能夠重回祖國的懷抱。雖然多年的辛苦追尋成果甚微,圓明園的文物大多"秘不示人",但總有一點"蛛絲馬跡"出現,時常點起國人希望的火種。

4月,香港傳來消息,香港嘉土德和蘇富比兩拍賣行分別將於4月30日和5月2日拍賣1860年被英法聯軍掠走的四件圓明園珍貴文物。消息一出,在社會各界引起軒然大波,人們都在密切關注國寶又將流向何方。國家文物局獲悉後,立刻正式致函有關方麵,要求拍賣行立即停止拍賣圓明園文物,嚴正指出:這四件國寶是"戰爭期間被掠奪的文物"。根據現代國際法的原則:任何因戰爭原因而被掠奪或丟失的文物都應歸還,沒有任何時間限製。1996年中國政府簽署了《國際統一司法協會關於文物退還的公約》,鄭重聲明中國保留對曆史上被非法掠奪文物追索的權利。這乃國家和民族權益之所在。然而,兩家拍賣行置中國政府嚴正聲明於不顧,依然照常按期進行拍賣活動。國人被激怒了,人們紛紛要求尊重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抗議拍賣戰爭贓物。香港市民反應最為強烈,輿論普遍認為,這些文物見證了中國屈辱的曆史,拍賣行的行為損害了中國人民的尊嚴,他們對拍賣行執意拍賣國寶表示憤慨,舉行抗議活動,並要求特區政府做出果斷決定,通過司法程序收回有關文物。法律界人士指出:按照有關國際法原則,隻要在拍賣前能出示合理憑證,證明文物屬中國財產,是可以阻止拍賣的。

月30日,在多方努力均無效的情況下,拍賣會如期舉行,海內外都拭目以待拍賣會的結果。下午,猴頭銅像和牛頭銅像出現在眾人麵前。猴首開價200萬港元,拍賣場內競爭氣氛熱烈,現場一位留著平頭的男士格外引入注目,他似乎對台麵上的物品極為熱心,誌在必得,不斷與其他買家競價,每次都加價20萬或30萬港元,豪氣吸引全場。後來人們才知道,他是來自中國北京代表保利集團的易蘇昊。由於叫價聲此起彼落,以雙語報價的拍賣官幾乎忙不過來。價碼超過400萬港元後,其他買家紛紛敗退下來,隻剩易蘇昊和一名身穿灰色套裝的女子相持不下。該女子由一位神秘買家通過電話遙控出價,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直到第25次出價時,易蘇昊叫價740萬港元(包括傭金約818萬港元),對手才知難而退,不再叫價。在短短兩分鍾的時間裏,這件猴首價錢竟漲了三倍多。

稍後,牛首銅像也以200萬元起價,但這回戰況改變,其他買家大多在旁觀戰,由易蘇昊與透過電話出價的"神秘客"單打獨鬥,雙方出價都又急又快,一分鍾內叫價21次,最後再度由保利集團以700萬元得手。會後,易蘇昊表示,參與競拍主要是因為這兩件東西關於中國人民的情緒,使中國人想起了傷心往事,競投國寶也是不希望國寶外流。5月2日,繼嘉士德拍賣行無視中國政府和人民的警告和抗議拍賣兩件國寶後,蘇富比拍賣行又拍賣了另兩件圓明園文物:銅虎首和乾隆粉彩鏤雕六方套瓶。結果同樣又都被北京的買家投得。由於前次競投,各方目睹了中方勢在必得的情緒,因此這隨後的拍賣引起了世界的關注。保利集團此時已充分預料到下麵的拍賣價一定會抬得很高,但仍作出不惜一切代價收回國寶的決定,中間退出已不在考慮之內,"這已不是錢的問題,而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