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應急物品的利用(1 / 1)

地震災害發生後,房屋倒塌,各種生產資料的儲備和供應受到極大的破壞,加上道路交通癱瘓,外來物資供應受阻;在災難開始,政府尚未采取救援措施前期,發揮自我主觀能動性,利用現有材料和條件,開展自救互救非常重要。

(一)簡易房(帳篷)的搭建

房屋倒塌,重建居住場所是首先考慮的問題。抗震棚一般需要塑料布、尼龍薄膜、亞麻布、油紙或被單等材料。下麵介紹幾種夏季和冬季都能使用的簡易帳篷的搭蓋方法。

(1)將倒塌房屋的梁、柱子等木質材料取下,築起方便搭建又穩固的窩棚或房式結構,用塑料紙、彩條布、篷布等能防雨、擋風的材料,鋪設在頂部和四周。

(2)用一個大床作為基礎,四條腿上固定幾根木杆(鋼筋棍、竹竿也可),木杆頂部搭橫棍,附上塑料布即可。

比如一個上下雙層床鋪,附上塑料布就是一個天然的防震棚。

(3)利用樁子或樹木,將被單等用帶子和繩子拉起來,被單的下方用石頭等壓住。如果沒有被單和塑料布等物品,也可收集一些樹木枝葉用同樣方法搭一個簡單帳篷。有時隻需搭一麵即可。

搭建簡易帳篷的方法很多,基本原則是:防雨雪,擋風寒,因地製宜,就地取材,能基本滿足應急生活需要。除了上述類型外,還有地上式、半地下式、窩棚式等。

總之,要盡量做到輕、矮,使之能抵抗強烈地震的破壞。

(二)製式帳篷的利用

隨著災區救援工作的進行,政府、社會救援的物資陸續到位,製式帳篷的使用成為災區人民最需要的生活物品。在災區帳篷利用率很高,一般作為生活居住、醫療救護、學校教室使用,有時由於人民缺乏搭建帳篷的經驗,在搭建或使用上出現一些問題,比如生活居住帳篷經不起大風的吹刮,醫療救護帳篷經不起直升飛機螺旋槳的風力等等。為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在搭建上要注意以下事項:

(1)帳篷搭建在地麵平整的地方,鐵鉗45度角入地,不鬆動;支杆垂直地麵,不下沉;加固的繩子要拉緊,四角對稱,起到穩固的作用。

(2)鏟除帳篷內外的雜草,防止蚊蟲孳生;地麵用磚頭或塑料布鋪設,利於隔寒防潮。

(3)帳篷四周下垂布用沙土培蓋,防止刮風掀起和鼠、蛇進入;同時在帳篷四周挖排水溝,以免雨水流入帳篷內,同時將雨水引出生活區域。

(三)搭建防震棚需注意以下事項

(1)棚舍搭建的場地要開闊,農村要避開危崖、陡坎、河灘等地,城市要避開高樓群和次生災害源區,不要建在危樓、煙囪、水塔、高壓線附近,也不要建在阻礙交通的道口及公共場所周圍,以確保道路暢通。

(2)在防震棚中要注意管好照明燈火、爐火和電源,留好防火道,以防火災和煤氣中毒。

(3)防震棚頂部不要壓磚頭、石頭或其他重物,以免掉落砸傷人。

(四)帳篷內外的衛生要求

(1)要在空曠、幹燥,遠離山坡和河流的場所安營紮寨。住所應選擇在安全、地勢較高、背風、向陽和用水方便的地點,並還有一定的坡度,以便於排水和保持地麵幹燥;應盡量選用輕質建築材料,棚子頂上不要壓磚頭、石塊或其他重物,以防棚子倒塌傷人;要設法填平住所周圍的坑窪,清除雜草,排除積水,四周應挖排水溝;臨時住室能遮風擋雨,同時應滿足通風換氣和夜間照明的要求;地麵撒些石灰吸濕,盡量用鋼絲床或用木板、門板墊高作鋪,不要直接睡在地麵上。

(2)臨時廁所和垃圾堆要避開水源。遠離住房,設在住所的下風向30米以外。應注意個人衛生和集體衛生,不要隨地大小便和亂丟垃圾,更不能在河床和帳篷裏大小便。

(3)發動群眾大搞環境衛生。要組織群眾,劃片包幹,實行衛生區域責任製,如及時清理帳篷和簡易房子內外的雜物;清除垃圾,做到垃圾袋裝化,防止垃圾滯存、汙水淤積;清理室內外的破罐、空瓶、罐頭盒等類似雜物,防止積存雨水、髒水。

(4)災後極易造成環境衛生的惡化,導致傳染病的迅速傳播。應定期對帳篷和簡易的房子內外進行徹底消毒,環境消毒應由衛生防疫人員確定具體的範圍和方法。

(5)夏季天氣炎熱,露宿在帳篷或臨時搭起的棚子裏必須注意預防中暑,注意通風;冬春季注意防寒隔潮。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