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一部名為《望鄉》的日本電影裏,有一群名為“南洋姐”的日本女人活躍在東南亞地區,她們是被政府組團販賣過來的,數量有數十萬,盡管過著極其悲慘的**生活。
日本國立圖書館的彙款資料統計顯示,19世紀末,海外彙款及帶回的現金,在日本輸入外彙中排在第五位。
《望鄉》不是一個孤例,在二戰之後,日本出版了眾多相近的圖書作品。
包括森克巳的《人身売買—海外出稼ぎ女》、宮岡謙二的《婦-海外流浪記》、山田盟子的《娘子軍哀史》等等,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日本“特殊服務出口”的國家遠不隻東南亞,在中國的上海和香港、東北地區,甚至苦寒的西伯利亞都有她們的身影。
那麼這些日本“服務出口”到底“創收”如何呢?
在《福岡日日新聞》上曾登出的文章《女人國》中寫道:“從島原的小濱署管轄內的4個村子遠渡海外的女性,去年向家鄉的父兄彙款達1萬2千多元。全島原的30個村子,合計突破30萬元。”
更有日本學者指出,僅在西伯利亞一帶的海外日本人,往日本彙款大約數百萬元,而在這些錢中,至少有63萬都是來自海外女人。
那個時代,數百萬的外彙意味著什麼?
根據日本文獻記載,明治維新期間有過以下實業工程:
政府投資800萬日元挖礦,1400萬日元建鐵路,62萬日元興建長崎造船所等等,民間企業有澀澤榮一25萬日元建立大阪紡織公司,當時日元與英鎊的彙率接近1:10。
也就是說這些日本女人*****賺來的外彙相當於捐助了整個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采礦業,相當於捐助了日本70%的鐵路建設,相當於建立16個造船所,以及興建接近40個民營工業企業……
這就是特殊服務業的力量!
當然,沒有人會天真的以為日本女人才是有錢的主。
這種生意裏最賺的永遠是拉皮條的,而這個最大的皮條客正是當時的日本政府,不過當時的政府具體賺了多少,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
………………………………
沒錢、沒人、沒資源是建不成資本主義的。
翻看曆史,圈地、搶劫、占殖民地,甚至販賣奴隸是每個西方列強崛起的必經之路,但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三樣全無,如何破局呢?
在曆史中看起來“光宗耀祖”的明治維新期間,真實的情況是政府為了強行發展大量放貸、放債,導致大量農民破產,這和西方的圈地運動並無二致,破產的男性選擇了務工或者參軍,而女性更多受到政府“文明開化”的感召出國打工,當然,這隻是逼良為chang的美麗謊言。
………………
除了靠妓女賺取第一桶金,為了瘋狂發展工業,在明治政府的鼓吹之下,日本女人的生育能力也堪稱世界之最。
數據顯示當時的日本人口增長率達到了25%,穩居全球第一。
隨著工業化的完善以及甲午海戰、日俄戰爭、日德戰爭的三連勝,攬入大量賠款、割地、特權的日本正式踏上了經濟擴張的順風車,政府舍棄了人口販子的那一套,甚至快速推出了“禁*令”來提升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