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文學與藝術(5)(1 / 3)

古代希臘與羅馬的雕塑

古希臘的雕刻和建築是互為一體的。此外,獨立性雕像的成就也很可觀,其創作源泉來自對“人體美”的認識。這是曆史上裸體雕刻的創始時期。古羅馬的雕塑藝術深受古希臘的影響,在寫實的方式、情緒的表現,以及對細節表現的誇張與強調等方麵都有許多創新,出現了現實性很強的肖像雕刻和敘事性雕刻。

《擲鐵餅者》

《擲鐵餅者》是現存古希臘雕刻中流傳最廣的藝術傑作之一,作者米隆。雕像表現的是投擲鐵餅者運動過程的一個瞬間。擲鐵餅者的強烈動勢與雕像的穩定性配合得很好,體現了動與靜的巧妙結合。這件雕像讚美了人體的美和運動所飽含的生命力,是表現體育運動雕塑的典範。

《卡拉卡拉像》

這是皇帝卡拉卡拉的胸像,是羅馬肖像雕刻鼎盛時期的代表作。卡拉卡拉是羅馬曆史上嗜血成性的暴君之一,雕像著重人物眼部的刻畫——那對緊蹙的橫眉之下的多疑而凶殘的眼睛,鬈曲的頭發和滿臉的胡須,更進一步深化了凶殘的性格。雕像在頭部與衣紋的處理上,有意形成繁簡的強烈對比,是羅馬肖像雕刻中高度個性化了的作品。

文藝複興時期的雕塑

文藝複興時期雕像大部分都是表現健美人體的,這是人文主義思想的表現。這時期的雕刻家們充分認識到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讚美人體的美,是對古代希臘藝術的一種“複興”。

《大衛》

意大利雕塑家米開朗琪羅的《大衛》全身赤裸,毫不掩飾地展示著自己的男性魅力。作品表現了一個運動的瞬間,大衛充滿自信地站立著,一手拿著投石器,一手自然下垂,正向遠處搜索敵人。從人體功能上,米開朗琪羅的《大衛》並未嚴格按精確的比例標準而做,但展示了無與倫比的美,是兩方美術最值得誇耀的男性裸體雕像之一。它的偉大將永垂不朽。

《哀悼基督》

這是米開朗琪羅晚年的作品。在後麵抱著基督的是先知聖約翰,旁邊的年輕女子是聖母瑪麗亞。作品手法粗獷,樸實無華。作者的激情全部放在悲劇效果的追求上,以至忽略了諸多刻畫,使整個作品籠罩在一種極度悲傷、肅穆的氣氛之中。

17~18世紀的雕塑

經過了文藝複興時期雕塑的恢宏之後,這一時期的雕塑風格趨向沉靜自然,風格受巴洛克與洛可可藝術的影響最多。這方麵重要的雕刻家有貝爾尼尼、法爾康涅等等。後期出現了新古典主義雕刻,成就最為卓著的是卡諾瓦。另一個對雕塑藝術發展有著推動作用的雕刻家是烏東,他創作的眾多的肖像雕塑豐富了這一領域的藝術表現手法,具有開拓意義。

《浴女》

《浴女》是法國雕塑家法爾康涅的代表作。作者表現了浴女脫下衣裙,雙足即將踏入水中的瞬間動態,運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塑造了一個美麗、典雅、純潔的女子形象。人物體形豐滿迷人,線條柔和流暢,造型簡潔樸素,動態和諧自然。優美舒展的體態特征與現實主義的塑造風格,明顯地繼承了洛可可藝術的特點,同時神合了古典主義的簡潔風範。

19~20世紀的雕塑

19世紀初期,歐洲雕塑出現了浪漫主義思潮。浪漫主義者熱情地肯定生活和自然,並以此為表現的核心,強調個性,把感情和想像看作是創作上的重要因素。現實主義雕刻出現在19世紀中葉,主張藝術要表現生活,使作品生動有力並能揭示活生生的現實生活中的人,要運用雕塑的特殊語言來表現生活中的真實。象征主義出現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主張以象征的方法來表現生活中的潛在奧秘,強調啟示性的美感和體現寓意性世界。

《思想者》

《思想者》是使法國雕塑家羅丹享譽世界的代表作。雕像表現一個強壯的巨人弓背坐在石頭上,沉浸在全神貫注的冥想之中。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右肘支撐在左腿上托著下巴,而且左臂也輕搭膝蓋。這個造型看起來簡單合理,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如果擺出這樣的姿勢是極其不舒服的,但正是這點不舒服悄然體現了羅丹強調的主題。

《女人體》

《女人體》是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用新材料創作的嚐試之作。自然木紋的表現反映了現代主義的一貫追求,簡練粗略的造型體現出強烈的現代感。作品注重描繪女人的特點,特別是大腿,幾乎占去整件雕塑的三分之二,給人的感覺是穩定結實、不可動搖。作品光滑細膩,天然的木紋、追求樸實的效果被作者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