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合照(1 / 2)

離開食堂後,白無傷帶陳思昊走到了一扇門麵前。隻見白無傷在門上的按鈕上摁了幾下,然後招呼陳思昊過去:“眼睛看著這兒,和看你電腦前置攝像頭一樣。”

陳思昊走過去,讓門上的針眼攝像頭識別過他的眼球。

“好了,這兒以後你就可以隨便進了。另外那些地方我也會陸續帶你掃過的。”白無傷拍拍他的肩膀道,“今天先進這兒,估計要看一整天呢?”

“看一整天?看啥?不是參加訓練嗎?”陳思昊有點莫名其妙。

“剛你吃完飯去尿尿時,老大傳回消息,說訓練不急,先推遲一天,今天先要讓你詳細了解一下——我們……”他頓了頓,“整個地球反內戰聯盟的曆史!”

說完他通過虹膜掃描後,推門領著陳思昊進去。

“歡迎來到——地球反內戰聯盟中國博物館!”

“額……博物館?”陳思昊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

“對,博物館!”看得出來,縱然是素來冷麵的白無傷部長此刻麵對自己引以為傲的組織功業也難以掩飾內心的激動和興奮。

“哇!好啊!白哥你給我做講解員嗎?”陳思昊笑問。

“嗯,我今天也來露一手,或許不太專業,但為想以你的聰明才智應該能自行理解清楚的。”白無傷略帶調侃道。

“哎呀白哥瞎說什麼大實話嘿嘿。”陳思昊摩拳擦掌,然後麵對著琳琅滿目篩選著,接著他指著右前方牆上的一幅大合照問道,“那照片裏是什麼人?有幾個我感覺好眼熟啊。”

“你過去仔細看看唄。”白無傷沒有直接回答。

陳思昊湊過去一瞧,其中一個白發蓬亂、胡須茂盛的大鼻子外國老人目光炯炯有神,似乎要擊穿二維合照直達觀瞻者心靈一般。這個人沒有一個地球人不認識,哪怕他早已故去半個多世紀。

“愛因斯坦!”陳思昊指著合照大聲嚷道,然後回身看向白無傷。後者微微頷首,也望向合照上的愛翁,眼神滿是崇敬。

“愛因斯坦旁邊這個長臉老人我也認識,讓我想想,先別告訴我。”陳思昊眯著眼睛盯著那位老人,有意不去看合照下麵的人物介紹,片刻後,他想起來了,“伯特蘭·羅素!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和邏輯學家!我還讀過他寫的《西方哲學史》呢!”

陳思昊看下合照下方,果然是羅素。然後他抬起頭來繼續看向那些人,同時思索著,隨後轉頭對白無傷說道:

“愛因斯坦和羅素,他們……我知道了,1955年發表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那麼其他的這些人就是……”

“對,他們就是當時簽署宣言的那十位著名的科學家。”白無傷點點頭。

陳思昊仔細看了看合照下麵的名單,裏麵絕大部分人他都有所耳聞。其中有195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德國理論物理學家馬克斯·玻恩;194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高氣壓物理學的奠基者布裏奇曼;愛因斯坦—英費爾德—霍夫曼理論的創始人之一、波蘭物理學家利奧波德·英費爾德; 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法國物理學家約裏奧-居裏;194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美國遺傳學家赫爾曼·穆勒;1954年諾貝爾化學獎和196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195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英國物理學家塞西爾·鮑威爾;194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本物理學家湯川秀澍;199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英國物理學家約瑟夫·羅特伯拉特。

可另外幾個人他就不熟悉了。“這個伊頓是?”

“哦,c·eaton。”白無傷答道,“ 是當時美國的一個工業家,他曾為1957年7月7日到10日在加拿大帕格沃什村舉行的首次《羅素—愛因斯坦宣言》倡導的科學家國際會議主動出資,一生都致力於和平事業,也是個值得尊敬的人物。”

“哦~就是那個帕格沃什科學和世界事務會議,我知道的,現在還開著呢。”陳思昊點點頭,又看到了一個不是很熟悉的人物名字,“這個查爾斯·威爾遜是?”

“美國政治家和商人,時任美國國防部長,另外他還擔任過通用汽車第二任ceo,綽號‘引擎查理’。”

“噢~”陳思昊點了點頭,然後他又眯起眼睛,好像是發現了什麼不得了的東西,“誒?這兒剩下的是個中國人呢!他叫……王永和?”

“王老先生也是個傳奇人物,隻是幾乎不為人所知。他本來不叫這個名字,這是專門改的。”白無傷*地說道。

“永和……永和九年……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好像不太對……”陳思昊見白無傷並未肯定表示連忙換了個思路,“哦~是‘永遠和平’的意思對吧?”這才得到了對方肯定。

“其實王永和先生,你知道他是誰的。”白無傷淡淡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