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冬眠前後(1 / 2)

曹洪劍完全理解陳思昊要冬眠的舉動,他對此舉雙手讚同。

在星旅文明終於降臨地球之後,陳思昊表現出了一絲消沉。作為空間站裏唯一能和他交心的人,曹洪劍在接下來一個月內一直鼓舞著他。直到星旅文明那個“二十五年”的聲明橫空出世。

陳思昊敏銳地察覺到了這其中的異樣,於是在經過一番冷靜的思考後,他以他個人的名義提出了他就此事的觀點——即“生命周期”說。他認為星旅文明既然能夠在銀河係中進行恒星際旅行,那麼他們個體的生命周期應該不會短,至少和地球人相比長得多得多。他認為星旅文明之所以願意給地球人這麼多時間,那純粹是因為這些時間對他們來說並不算什麼,隻當做一個順水人情給送了。

他的這個觀點一經提出,立馬獲得了很多人的響應,他們認為這是至今為止最為合理的解釋。有部分好事的人想來找尋陳思昊的蹤跡,想看看他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宇航員到底為何就能提出這麼個觀點的。

而陳思昊壓根就沒有打算接受這些人的采訪什麼的,他早就已經準備好了進入“冬眠”,而且不是那種輪班製的幾年,而是直接“冬眠”二十五年。

他為此和曹洪劍深談了整整一夜,然後下定決心這麼做。曹洪劍幫他向上級提出了申請,理由是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試驗中長期“冬眠”的可行性。幾年前剛剛誕生的“冬眠”技術還隻是為了給宇航員們一個不浪費最好工作時間的妙招,另外就是節省航天生命維持係統的資源。目前為止,“冬眠”時期最久的也僅僅是過去了三年而已。其實航天部門和生命科學部門一直想探索中長期甚至長期“冬眠”的可行性。但是現在“冬眠”技術還遠遠不夠成熟,短短幾年的成功並不能證明什麼,隻有長達十年以上的“冬眠”獲得了成功那才是邁出了一大步。

可是現在,為什麼十年以上的“冬眠”還沒取得突破性進展呢?首先自然是“冬眠”技術從被發明出來到現在才僅僅過去了不到四年而已,絕對時間上就沒夠;其次便是實驗人員,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被實驗者必須是出於完全自願,且會承擔可能到來的後果,換句嚴重的話來說那就是需要簽訂“生死狀”。前麵的問題倒也不是難解決,十年時間遲早回到的,隻不過把這項技術的成熟推遲了一定時間而已。關鍵就是後麵這個,缺乏實驗人員。

從原則上來說,“冬眠”最初是適用於宇航員的,因此實驗人員最好也是從宇航員當中選取。但是在中長期實驗招募宇航員誌願者時,航天部門和生命科學部門卻遭遇了相當大的尷尬——沒有一個宇航員自願報名。為此相關領導深入航天基層做了相關調研,原來那些宇航員們多半是覺得自己可以“冬眠”,但不需要“冬眠”十年以上那麼久。一方麵他們在地球上自然是有家庭有孩子,他們擔心十年以上的“冬眠”會引發倫理問題;另一方麵他們對目前仍在試驗階段的中長期“冬眠”技術還不夠信任,沒人想要賭上自己的十年人生甚至是全部性命去完成這種實驗。另外倒是還有一個有趣的理由,那就是一部分宇航員還是想要親曆當下這個社會,不希望錯過現在可能會發生的大事什麼的。除了這些之外,宇航員們的身體素質過硬,也對“冬眠”技術所提供的“未來醫療”不感興趣。而航天部門和生命科學部門還沒做好準備吸收非宇航員參與這個實驗,那可能比讓宇航員參加更加麻煩。

這個招募活動持續了半年之久,一直是門可羅雀,直到陳思昊的到來。

當曹洪劍幫陳思昊把申請提交到上級主管部門時,他們驚得連眼珠子都快掉了。這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為此相關領導極度重視這件事,他們甚至親自派人前來確認這件事情的真實性。

他們見到了誌願“冬眠”二十五年的新晉宇航員陳思昊,與之深切交談,並帶他做了例行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檢查,確保了他沒有患什麼生理疾病,心理上也沒有什麼問題。事情到了這一步,那些官員們仍然保持著相當程度的謹慎。他們輪番地與陳思昊進行談話,反複跟他說不要為了賭氣或者什麼其他不純潔的原因而做出這麼衝動的決定。官員們將現在“冬眠”技術的不成熟和需要實驗者的這些情況統統和陳思昊說了,但他們注意到陳思昊隻是微微點頭。他對所有可能的風險全部都視而不見,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地球上每天發生交通事故那麼多次每天死去那麼多人,難道人們就會因噎廢食從此不坐車出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