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張開元卻要失望了,把“夜羽”接回來隻是弟弟張天寶計劃的一部分而已,他除了在訓練時間和“夜羽”對練之外,他還費盡心思地檢查“夜羽”身上的每個部位,有好幾次他甚至把“夜羽”的機甲外殼都給打開了,而後細心地觀察它內部的線路串聯和電路板結構。他一遍一遍地在腦海中做著記錄,每個關鍵點都要仔細確認個三四遍。記住了相關部位之後他便開始在紙上畫圖。
有一次他正在畫圖被張開元看見了,他哥拿過畫稿過去一看便還了回來:“機器人都有退役報廢的那天,你選擇以這種方式留戀倒也很不錯。”
張開元哪裏知道,張天寶根本就不是要“夜羽”在他心裏麵留下什麼深刻印象,他隻是想自學如何製作人工智能罷了。
這種事情是非常難的,張天寶為此還翻閱了大量有關“人工智能”的書。他為了不讓外界的人懷疑,他甚至開始著手寫起了小說書稿。當他哥哥張開元再一次看到他在畫圖描圖的時候,也順便翻看了他擱在旁邊的書稿,覺得裏麵初步描寫的情節有趣的很,便鼓勵他接著寫下去;而且還對他嚴謹的翻書考證態度大加讚賞。張天寶也總是開朗地回應他哥哥,每次都讓哥哥感到非常放心他。
當他幾乎把所有介紹人工智能的專業書籍都看完了之後,他開始認真考慮自己即將製作的將會是什麼樣子。如果造一個類似“夜羽”的機器人的話那它所占的空間就太大了,他想著先從一些小物件做起。比如說什麼自動工具……這將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事情,但他首先得潛下心來邁出第一步。
雙北分部副部長於新潮見他經常擺弄一些小物件,便也產生了興趣,時不時給他提供一些建議。張天寶見於新潮頗有經驗,於是便時常向他請教。作為曾經的工科高材生的於新潮也非常樂於指導。張天寶說自己做這些的目的是為了寫一本與人工智能有關的科幻小說,並且每天都往小說裏頭添加內容。張開元和於新潮都對張天寶學做自動工具隻是為了給寫小說做準備深信不疑。他們沒理由把這個年輕氣盛的愛好學習的青年往壞處想。
在每天學習的間隙,張天寶也沒有忘記繼續練習武功,他的對手依然是那個“夜羽”。他把它設置成半斤八兩於自己時,他倆總是打得不可開交。而一旦他把“夜羽”設置得比自己高一點等級,他就總是被“夜羽”給“虐”得鼻青臉腫。但他不在乎,他認為自己要是想變得再厲害一點,那就必須讓自己有足夠的挨打經曆。他哥哥見他這樣總是搖頭,認為他暫時沒必要非要搞速成訓練,但張天寶卻有他自己的想法。他認為這種高強度的訓練還是有必要的,他也不覺得自己這樣是速成。
當然,他現在主要的工作還是為了“創作那部科幻小說而做的所有前期準備”,他的理論水平已經趨近成熟了,但是實踐能力卻才剛剛入門。他為了盡快修練技術,除了向於新潮谘詢之外,凡是雙北分部裏懂點技術的他都向他們請教過。他為了這件事已經做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的哥哥開玩笑地跟他說他這是把高考前的態度用到了現在。張天寶也不否認,因為哥哥這樣比喻描述的其實也差不多。
每次鑽研技術累了或者遇到瓶頸的時候,張天寶總會想到前幾年他那些經曆。那個時候他既曾經差點被“斯蒂蘭特亞”的組成成員開槍打中,也曾經險些讓隊友陷入*煩之中。他感覺他沒有成功地做出過幾件事,而現在他看到了他成功的希望。他希望在“人工智能”方麵潛心研究並做出一些成績來。他這麼做還有個宏偉的目標,那就是以他一己之力盡可能地填補夜不黑與“斯蒂蘭特亞”之間的技術鴻溝。
不得不說,張天寶從小到大從來不曾有過此等執著。他把一切都埋藏在自己的心底,一個人也沒與之訴說過。如果說非要有一個人的話,那就是陳思昊了,然而對方卻早已進入了“冬眠”狀態。除非出現關乎人類文明生死存亡的大事,否則就隻有二十五年後才能再見到他了。到那個時候,其他人都老了,他倒是還年輕……張天寶想著想著不禁笑了,“我到時候到底是該叫你‘哥’呢?還是叫你‘侄’呢?不管了,還是等到那個時候再說吧。到那個時候,不管我有沒有研製成功“人工智能”,我都問心無愧,因為我肯定已經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