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腦皮傳輸(1 / 2)

關於這個異次元空間的事情,還有一個相關人士知道的特別晚。那就是曹洪劍,他差不多在一個星期之後才得知這件事。

在前些天曹洪劍來拜訪老鯊和白無傷,得知了所謂“混血者”的情況,然後他便又離開貴州,去到了歐洲一個私立天文台。

在那個歐洲小鎮上,曹洪劍幾乎是不問世事,每天都沉浸在天文觀測當中。直到他心滿意足地走出那個小鎮後,他的個人電腦才收到一封一個星期前白無傷發來的郵件,說找到了潘炎磊等人的事情。

聽聞此消息後,曹洪劍立馬搭乘最快的遠洋航空趕回中國,又連夜趕車到達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大窩氹,500米口徑的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球麵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天文觀測中心處。

他來的時候有點不巧,盧憶雪剛走,不過鑒於他們兩個也不認識,這倒不是特別重要了。白無傷接待了他,並帶他見了孫老先生、張開元、於新潮等人。曹洪劍作為最後一個見證了陳思昊進入“冬眠”的人自然是收到諸多禮遇。

這次白無傷把這件事情告訴他,其實是想通過他來讓陳思昊得知這件事。這說得似乎有點莫名其妙了,陳思昊此刻正在冬眠,按照約定要二十五年後才能將其喚醒,在此期間除非什麼關乎地球文明生死存亡的事才能庭前喚醒他,而現在找到潘炎磊他們這事完全夠不上這個等級,是不足以用來提前喚醒他的。

不過讓他得知倒也並不需要喚醒他,白無傷最近偶爾關注“冬眠”技術的日趨成熟,他發現那些科學家們最近鼓搗出來了一項新的技術,叫什麼腦皮質精神傳輸,具體名字很長很長。白無傷注意到,他們發明出這項技術其實是針對“冬眠者”的。

陳思昊作為地球上第一個誌願“冬眠”十年以上的“冬眠者”,受到外界的極大重視。他們對這個特殊的“冬眠者”也賦予了極大關心,尤其是二十五年後,作為相隔了二十五年的隔代人,陳思昊到時候如何去適應那個時候的社會環境呢?比如說新的科學技術、新的人際關係、新的政治格局什麼什麼的。

在他“冬眠”的二十五年時間裏,世界仍然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巨變。要知道,人類從“鐵器時代”到“蒸汽時代”用了兩千年左右,而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隻用了一百年左右,從“電氣時代”到如今的“信息化”時代隻用了半個世紀……也就是說在科學技術方麵,人類水平的增長是逐步遞進的。誰能說得清二十五年之後又會出現什麼新興技術呢?像陳思昊以及他妻子鄒小溪這樣從現在等同於穿越過去的人,在那個時代一定是與社會脫節的。這樣的話就會很不利於他們在那個時代的生活乃至生產。

於是乎,當初發明出“冬眠”技術的科學家們就繼續鼓搗出了“腦皮質精神傳輸”,這個技術看起來十分複雜,其實原理非常的簡單,那就是在“冬眠者”進行“冬眠”期間,將現實世界中所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轉換成大腦神經元信號,從“冬眠”艙室直接傳輸進“冬眠者”的大腦。雖然說這個時候在超低溫液氦中冷凍著的“冬眠者”大腦暫時不會有什麼反應,但那些被傳輸進去的信息已經整齊劃一地在他腦中排列起來了。不管他是準時在二十五年之後才被喚醒,或者說中途出了什麼事他被提前喚醒了,那些在喚醒之前傳輸進大腦的信息都會隨著他機體的蘇醒而自動進入到他的記憶當中,他會清楚地記得這些事情,就好像他曾經親自記憶過或者經曆過一般。

這樣的好處之一就是,現實生活當中的科學技術在增長,人類本身也在經曆在成長,而“冬眠者”獲知那些必需的信息的話,那他就能夠盡可能縮短和現實人類的差距,在將來被喚醒時不至於對這些“冬眠”過的年份世界所發生的變化一無所知。要知道,讓他一無所知地直接接受未來的社會生活是相當困難的。你想想把一個二十世紀中葉的一個人給接到現在來,讓他看我們用手機打電話,想想你要花多少時間和多少代價才能讓他明白,這就是手提式電話;另外你現在拿一張儲存量達128g的小小內存卡去給一群民國時期的人看,說這個卡裏麵能夠裝下北大圖書館裏所有的書,那他們會以為你妖言惑眾,多半是瘋了;再或者你弄個無人駕駛的汽車在那些坐烏龜車的人麵前,他們多半會以為是鬼在開……所以可想而知,一個信息脫節的人要想盡快融入一個新的信息社會,那得需要花費多麼大的代價!這也與當初“冬眠”技術的發明者們的初衷不符,他們發明這個技術的最終目的就是想要大規模地進行時間線上的移民,也就是說當地球上人口壓力麵臨飽和的危機時,將一部分人類遷徙到未來去,未來可預見的情況是完全能夠承受很多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