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西部有許多蜂窩形的圓丘山,形成巨大的迷宮,這是世界上最脆弱的山脈之一。

彭格山脈的山峰和峽穀在低斜的陽光照耀下,構成了一幅夢幻般的圖畫,仿佛光線是從山裏射出的。

這些具有虎皮條紋的圓頂山丘位於澳洲西部的奧德河平原上,景色之奇,宛如海底夢幻世界。

這些條紋岩壁和奇異山峰位於遙遠崎嶇的地區,到本世紀八十年代僅少數遊客到過該地。今天,大多數人也隻從空中俯瞰觀賞而已。

這座山脈位於荒無人煙的廣闊金伯利地區,占地大約四百五十平方公裏。這裏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酷熱,即使在遮陰處的氣溫也高達攝氏四十度。

在漫長的冬旱季節,根本無雨。河流幹涸,隻剩下一些小水窪。

在十一月到三月的雨季,整座山脈一片翠綠。印度洋的旋風帶來滂沱大雨,岩階上滿是閃光的池水,溢出成為瀑布。這一帶河水泛濫,切斷了通往彭格彭格的小路。

彭格山脈的形成要從四億年前說起。那時,北邊的山脈的(現已消失)被水嚴重衝蝕。在這一帶形成大片的沉積層。

後來,水流在較軟的沉積岩上衝刷出許多溝槽、溪穀。

這些溝槽、溪穀長期受風雨剝蝕而逐漸變深,互相連接,形成今天一座座分開的山丘。

大部分圓頂山都位於地塊的東南。西北則是二百五十公尺高的峭壁,和衝蝕而成的深穀。穀中長滿了頑強的植物,如針茅、金合歡、扇形棕櫚等,全部生根在峭壁岩縫中,形成不同尋常的空中花園。

岩石上鮮明的條紋是風形成的。新露出的砂岩呈白色,沿沉積層縫裏出來的水卻給它塗上了一層石英和粘土。這層石英和泥土不斷形成和裂開,其中的鐵質就留下了一條條赤黃色的痕跡。而灰色和棕色則是地衣和藻類被太陽曬幹呈現的顏色。砂岩較軟,風化後就像滑石粉一樣細。

一八七九年,珀斯測量師福雷斯特帶領第一支歐洲勘測隊親眼觀看了這個巨大的岩石迷宮。澳洲土著稱它為波奴魯魯,意為砂岩。土著在金伯利地區已經生活了二萬四千多年,彭格彭格是他們的一座神山。

一九八七年,這裏辟為國家公園,土著參與管理,以免脆弱的砂岩受到遊客的破壞。由於有懸崖遮陰,少數池塘常年不枯竭,成為袋鼠和澳洲野貓等動物的飲水之處。有些白蟻在圓頂山丘側麵築蟻垤,高五公尺半,與圓頂山一樣堪稱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