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南,有一個全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貝加爾湖。在西伯利亞人眼中,貝加爾湖是一片神聖不可侵犯的“榮耀之海”。
就是這樣一個極富吸引力的藍色深湖,蘊藏著無盡的奇特謎團。這些謎團就像貝加爾湖本身一樣,變幻莫測。
貝加爾湖麵積為3.15萬平方千米,最深處達1620米,存貯的淡水占世界淡水總量的五分之一。世界上的一些著名湖泊,水量幾乎都是逐年減少,可它卻在逐年增加。
整個湖區以及附近一帶生活著1200種動物,生長著600多種植物,其中三分之二是地球上其他地方幾乎沒有的特種生物,有些生物隻有在幾萬年甚至幾億年前的古老的地層裏才能找到與之類似的化石。
另外,還有不少生物,要到相隔甚遠的熱帶或亞熱帶的個別地方,才能發現它們的同種或近親。
例如,有種蘚蟲類動物,它的近親生活在印度的湖泊裏;有種水螅,隻有在中國的南方湖泊裏才能見到;有種長臂蝦,隻有在北美洲的湖泊裏才有它的同種;有種蛤子,也隻有在巴爾幹半島的奧赫裏德湖才能找到。
然而,最使科學家們感興趣和疑惑不解的是,貝加爾湖中生活著許多地地道道的海洋生物,如海豹、鯊魚、海螺、奧木爾魚等。
世界上隻有貝加爾湖湖底長著濃密的叢林——海綿,海綿中還生長著外形奇特的龍蝦。
英國研究員發現,一般湖泊深到二三百米時便少有生物,貝加爾湖卻是特例,深處含氧豐富,生物種類奇多,甚至在1600米的底部仍可見到大量生物群。
這可能是因為湖麵強風吹襲,再加上每年大批沉入湖底的碎冰帶來足夠的溶氧,才使湖底蘊藏生機。
貝加爾湖內特有的底棲生物含量之豐也令人驚歎,歐洲湖泊像蝦狀的扁形蟲總數隻有11種,而貝加爾湖卻高達335種之多,其中有一種扁形蟲長達40厘米,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種,還有能力獵食小魚。
貝加爾湖的湖水一點也不鹹,為什麼會生活著如此眾多的海洋生物?這些海洋生物又是從哪裏來的呢?對此,科學家們作了種種推測。
最初,中國科學家認為,地質史上貝加爾湖是和大海相連的,海洋生物是從古代的海洋進入貝加爾湖的。
蘇聯科學家維列夏金根據古生物和地質方麵的材料推測,中生代侏羅紀時的貝加爾湖以東地區,曾有過一個浩瀚的外貝加爾海。
後來由於地殼變動,留下內陸湖泊——貝加爾湖,隨著雨水、河水的不斷加入,鹹水變淡,而現在的海洋生物就是當時海退時遺留下來的。
到了20世紀50年代,隨著鑽探技術的進步,在貝加爾湖濱打了幾個很深的鑽井。
在取上來的岩芯樣品中,沒有發現任何中生代的沉積層,隻有新生代的沉積層。
其他的一些材料也證明,貝加爾湖地區長時間以來一直是陸地,貝加爾湖也是地殼斷裂活動而形成的斷層湖,從而否定了湖中海洋生物是海退遺種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