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穿行於花叢卉海中,享受著大自然的美妙時,可否想到過花兒為何要開放這個問題呢?你也許覺得這個問題提得可笑,但許多科學家卻正為此而百思不得其解呢。
幾個世紀前,德國植物學家薩克斯指出:植物體中存在一種“特殊的化學物質”支配花兒的開放。但這種物質在哪兒呢薩克斯和以後的科學家最終沒有找到。是不是不存在這種物質呢?1920年,美國科學家加納爾和阿拉德發現,一種美洲煙草在夏季長得很高卻不開花,但在冬季長得很矮小卻開花了。經過觀察,他們發現許多植物都有這種現象。
這是什麼原因呢?他們認為,這是冬季晝短夜長的緣故,植物中有一種對日照時間長短有“感覺”的化學物質,他們稱之為“開花素”。
多年來,許多科學家試圖從抨花植物中提取一些“開花素”。1961年,林肯等人用純甲醇從開花蒼耳植物中,提取出了具有開花素活性的混合物質。
但是,當再進一步分離提純這種物質時,具有開花素活性的物質卻消失了,所以無法鑒定它的化學結構和化學性質。
這曇花一現的“開花素”吸引著科學家繼續研究,但結果令人迷惑不解。
例如赤黴素、水楊酸、脫氧核糖核酸等物質都具有開花活性,它們與“開花素”有什麼關係呢?目前仍然無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