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海洋(4)(1 / 2)

那時的地球雖然仍有些動蕩不安,但星際物質猛烈碰撞的時代卻基本結束,大海雖然不像今天這樣蔚藍,但海洋的溫度卻已降到生物足以生存的地步。總之,這時地球特定的氣候,海洋特定的環境,正適宜生命誕生,乃至於生存下去。有了生命,寂寞的地球就開始有了生機。隨著生物的進化,光合細菌和藻類的產生,利用光能、水和二氧化碳製造出有機物和氧氣的光合作用開始,地球的大氣開始了氧氣的富集,這就更加適合高一級生物的生存,一個生機勃勃的地球出現了。生命,把地球妝扮得更加美麗。當然,在地球生命誕生和生存進化的億萬年漫長的歲月中,決不是一帆風順的。惡劣環境的出現,常使一些生命滅亡,幸運地是,總有新的生命誕生。生物整個發展過程中,經受了達爾文學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嚴峻考驗,我們生存的家園——地球,才有今天如此豐富多彩,生機盎然的生物世界。

廣闊浩瀚的海洋,蘊藏著極為豐富的資源。這些資源一般可以分為海洋生物資源和海洋非生物資源。現在我們生活著的地球上已經發現形形色色、五彩繽紛的生物不下200萬種,而絕大部分的生物生存空間在海洋之中。海洋有種類繁多,難以計數的生物資源。海洋生物千姿百態、豐富多彩。地球上最大的動物——藍鯨,生活在海洋之中,它體長可達40米,體重可有數百噸。現在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大象,若在碩大的藍鯨麵前也就顯得十分嬌小了。

海洋的生物資源包括魚類、蝦類、貝類、獸類及海底植物等。世界海洋中的魚類有25000多種。像日本北海道附近的海域、北美洲加拿大的紐芬蘭島周邊海域、南美洲的秘魯沿海、歐洲北麵的北海等,多是寒暖流交彙的地方,餌料充裕,魚群密集、魚類繁多,是世界著名的大魚場。

我國近海海域麵積廣闊,淺海漁場有15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淺海漁場麵積的1/4。我國大陸架寬而淺,陽光可以直射海底,水溫適宜;有眾多的河流注入近海,帶來豐富的有機質和營養鹽類,再加上寒、暖海流交彙,海水攪動,營養鹽類上浮,使浮遊生物大量生長,餌料豐富,魚類猛增。我國海洋水產極為豐富,各種魚類有5000多種,還有眾多的蝦、蟹、貝、藻類等。我國東海海域的舟山漁場是我國最大的漁場,素有“天然魚倉”之稱。

我國沿海潮灘地帶,海水養殖業也比較發達,“種植”海帶、“放牧”蝦群,主要有經濟價值較高的海帶、紫菜和蝦、貝等。

海洋不僅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生物資源,還蘊藏著大量非生物資源。海洋非生物資源包括海水化學資源、海底礦產資源和海水動力資源。

海水中含有80多種化學元素,鹽類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質。由於海洋水量巨大,這些元素即使在海水中單位含量極少,就整個海洋來說,其總量也是很大的。有人估算過,如果把海洋中的鹽類全部提取出來,平鋪在地球陸地上,可以使陸地增高150米。

海底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除了石油、天然氣外,還有金、鉑、金剛石、鐵、錳等金屬或非金屬礦物。有許多礦物儲量巨大,遠遠大於陸地上的儲量,隻是由於開采難度大,尚未能大量開采。據估計,我國近海石油儲量有100多億噸。目前我國已在渤海、東海、南海開采了石油。

大海十分有規律的潮汐和波濤洶湧的海浪,以及那些川流不息的海流等,都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如果把它們轉換為電能,造福人類,將是巨大的永恒財富。臨海的發達國家,像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利用潮汐發電已有多年的曆史,也取得了比較成熟的技術和經驗;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已著手研究利用海浪起伏和海流流動的能量發電。我國光可利用的潮汐能就有3500萬千瓦。我國最大的潮汐電站在浙江省溫嶺縣,我國東南沿海其他地區還建了幾十座小型潮汐電站。

作為能源,核能的利用已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光輝前景。核電站就是利用核能發電。利用核能發電,在掌握了先進核能技術的發達國家電能中,已占越來越大的比重。利用重核裂變釋放的能量發電的核電站的“燃料”(如鈾235)在地球上的儲量並不豐富,像我國就是一個貧鈾國家。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積極研究可控熱核反應的理論和技術。

而熱核反應所用的燃料如氘,在海洋中儲量非常豐富。1升海水中大約有0.03克氘,如果用來進行熱核反應,放出的能量大約與燃燒300升汽油相當。因此,可以說當人類完全掌握了可控熱核反應技術後,海洋就成為無窮的能量源泉。

一望無際的海洋,對地球溫度的調控也起到了無可代替的作用。地球的溫度之所以能保持在生物可以適應、生長發育並繁衍的適宜範圍,海洋是個大“功臣”。海洋和大氣的相互作用控製著地球的氣候和天氣變化。液態水的比熱容是4186.8焦/(千克·開爾文)(1千克水溫度升高或降低開爾文時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為4186.8焦),比常溫下其他液態物質的比熱容大得多。例如,酒精、煤油的比熱容隻是水的一半多點,水銀的比熱容就更小了,隻有水的1/30(這就是為什麼用水銀做溫度計測量體溫的原因)。水的比熱容是幹泥土和砂石的4~5倍。這就是說,在同樣溫度變化的條件下,幹泥土和砂石溫度的變化是水的4~5倍。何況水有很大的熔解熱和更大的汽化熱。海洋又如此遼闊,水量如此巨大,其溫度的變化(升高或降低)都要吸收或釋放出巨大的熱量,這就使地球表麵的溫度不會像沒有海洋的月球那樣大起大落,晝夜溫差高達幾百度,而隻是在幾十度的範圍內變化,這也正是海濱地區晝夜及一年四季氣溫變化比遠離海洋的內陸小得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