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青蛙素有“活晴雨表”之稱,因為青蛙能夠感知大氣的微小變化。非洲的土著居民,隻要發現樹蛙由水中爬到樹上,便動手做防雨的準備,因為這預示著雨季要來到了。而當青蛙在水麵“吧嗒噠啦”地拍水時,也就是預報天要晴了。

許多鳥類也都是出色的“氣象預報員”。它們對氣壓的變化,陽光的強弱,以及雷雨前大氣中的積電現象非常敏感。這些氣象的變化,往往會直接影響到鳥的歌唱、飛翔以及候鳥到達和出發的時間。

預報風向是老烏鴉的拿手好戲。人們隻要看一下它朝什麼方向站著,就可知道吹的是什麼風。它的頭朝南,便是南風;頭朝北便是北風。因為它為了保護羽毛,總是讓風順著羽毛吹。

預報陰雨也是烏鴉的強項,因為它對天氣變化很敏感。一般在大雨來臨前1~2天它就會一反常態,不時發出高亢的鳴啼。一旦叫聲沙啞,便是大雨即將來臨的信號。故有民諺曰:“烏鴉沙沙叫,陰雨就會到。”

大雁是預報寒潮的專家。當北方有冷空氣南下時,大雁往往結隊南飛,以躲過寒潮帶來的風雨低溫天氣。“大雁南飛寒流急”,這可一點不假。秋夜,它還用更加獨特的方式發布氣象信息,即:“一隻雁叫天氣晴,二隻雁叫雨淋淋”,很靈驗。因啼叫的大雁越多,即空氣中濕度越大,預示大雨將至。

老鷹一般很少發出叫聲,隻有當地麵有食物可獵取或冬天氣溫很低的寒冷時才會鳴叫。冬天高空氣溫很低,就可能下雪。所以“老鷹高空叫,大雪就來到”之說廣泛流傳於民間。

麻雀堪稱“晴雨鳥”。若晨曦初露,它們成群吱喳歡快鳴唱,那是告訴人們,今天天氣晴好;若麻雀活動遲緩,叫聲“吱——吱”長鳴,則預示晴轉陰或陰轉雨;若在連日陰雨的早晨,群雀叫聲清脆,則預示天氣很快轉晴;夏秋季節,天氣悶熱,空氣潮濕,麻雀飛到淺水處洗澡散熱,這又預示一兩天內的雨,故諺語有“雀噪天晴,洗澡有雨”。此外,若麻雀傍晚提前入窩歸巢,並不時在窩邊發出長而緩慢的鳴叫,似在“憂聲長歎”,這也預示著當晚或次日天陰有雨。

“燕子飛得低,準備穿蓑衣”。天將下雨時,空氣裏水汽增多,一些小蟲子飛不高,多靠近地麵飛行,燕子隻好低飛捕捉。故燕子低飛時,就向人們預告:天要下雨了。

畫眉對天氣也能“未卜先知”。每當它們嬉戲枝頭,親昵對話,表明未來一段時間晴好無雨;而它們隱居枝頭,詭秘無聲,或銷聲匿跡,表明陰雨即至。

“子夜杜鵑啼,來日曬幹泥”。這句民諺告訴我們,如果杜鵑鳴叫,它預示著明天將是晴好天氣,或表示天氣將由冷轉暖。

喜鵲生性喜明麗、暖和,有“太陽鳥”的雅稱。它對天氣變化最為敏感。

“仰鳴則晴,俯鳴則陰”,這是古文《禽經》中的記載。清晨,如果喜鵲登枝,歡唱枝頭,表明當日天氣晴好;若在枝間來回蹦跳不安,低聲噪叫,則告訴人們風雨欲來。

古巴一位退休的船長,家裏養了一隻能唱許多曲子的鸚鵡,它居然能將天氣的變化用固定曲調唱出來。例如,它唱施特勞斯的圓舞曲時,就意味著快下雨了;在暴風雨來到之前,鸚鵡唱的是薩姆巴舞曲;如果從鳥籠裏傳出來是進行曲,就是向人們預報,颶風要來了。真令人叫絕!

蜘蛛的氣象預報決定了一場戰爭的勝負。1794年的秋天,法國軍隊侵入荷蘭。當時荷蘭沒有阻擋得了法軍的兵馬和大炮,隻好打開運河閘門,放水淹沒道路,阻住了法軍的鋒芒。麵對茫茫的大水,法軍隻得準備撤退。就在這裏,法軍司令官發現了蜘蛛異乎尋常地加倍拉絲結網。他立即命令停止撤退,原地待命。因為隻有在晴朗嚴寒的天氣裏,蜘蛛才會有此舉動。果然,不久氣溫驟然下降,荷蘭人水淹道路的苦心,也隨之“凍結”了,到底沒有阻住法軍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