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飛天
地球是人類的老家和文明的發祥地,也是至今人類生息繁衍的唯一場所。然而,人類飛行的理想卻由來已久,源遠流長。幾乎可以說,自從有了人類,飛行的理想便產生了。人們不僅渴望像鳥一樣飛翔,而且幻想能夠翱翔在太空,飛上月亮以及其他星球,去探索那裏的風光美景。
中國古代民間流傳著許多動人的關於飛行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和牛郎織女的故事家喻戶曉、流傳不衰。在我國漢代,人們認為,人裝上翅膀就能像大鵬鳥一樣在天空中飛翔。在漢代石刻和銅鏡中,可以發現不少長著兩翼和四翼的神人,就與這種想像有關。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描述的飛天的方式多種多樣,有借助翅膀的,有靠服食仙丹靈藥的,也有靠能飛的鳥類或禽獸攜帶的,還有靠修道成仙而飛上天空的。牛郎織女則是借助神牛的皮而成功飛天的,這和阿拉伯人的飛毯有些相似。
在古希臘的神話傳說中,也有許多關於飛行的傳說故事,尤以代達羅斯和伊卡羅斯父子的故事流傳甚廣。代達羅斯是雅典的能工巧匠,擅長建築和雕刻,他曾經在地中海克裏特島建造了一座有名的迷宮,在當地很有名氣。由於得罪了克裏特島的國王米諾斯,他們父子被囚禁了起來。囚禁的日子沒有盡頭,代達羅斯父子十分渴望能夠離開苦難的囚房,回到他們的故鄉雅典去。但國王對他們監視很嚴,不可能有人去解救他們,也不可能得到船隻。一天,代達羅斯對兒子伊卡羅斯說:“讓米諾斯管轄陸地和海洋吧,但他管不了天空。我們可以從這條路試一試。”於是,代達羅斯父子日複一日地在島上收集鳥類的羽毛。他們把羽毛連接起來,小的用蜂蠟粘攏,大的用線穿緊,為自己編製成碩大的翅膀。代達羅斯和伊卡羅斯將翅膀固定到背上適當的部位後,他們便衝破牢房,勇敢地飛向天空,在地中海上空徐徐向上翱翔起來。在起飛前,代達羅斯囑咐兒子一定要飛得低一些,但別太靠近海麵。他們騰空後,代達羅斯飛在前麵,伊卡羅斯跟在父親後麵。但是,年輕的伊卡羅斯越飛越高興,竟不顧父親的勸阻,在天空中越飛越高,一直飛到了太陽的附近。結果,由於離太陽太近,粘連羽毛翅膀的蜂蠟融化了,羽毛一片一片脫落下來。最後,翅膀從伊卡羅斯的背上散落下來,伊卡羅斯落入了愛琴海中。
代達羅斯父子飛天的故事廣為流傳,他們的勇敢精神一直感染和鼓勵著後人的探索活動。近代的畫家還以代達羅斯父子飛天為內容創作了油畫,描繪了父親精心地給兒子裝上羽翼的情景。
文藝複興時期,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歐洲關於飛行的文學作品大量出現,其中一些作品還描述了人類登月的幻想。
古代的飛行神話、傳說以及幻想作品,對人類飛行理想的建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飛行的理想又導致了嚐試飛行的冒險行動。與此同時,與飛行有關的技藝也在世界各國緩慢地發展起來。
人類早期的飛行嚐試大多是模仿鳥類。在曆史記載中,有很多人裝上人造雙翼從高處飛下的事例。文藝複興以後,這類冒險活動層出不窮。羽翼的製作也各式各樣,有用木板製作的,有羽毛和骨架製作的,有彈簧作撲翼動力的,還有用四肢驅動的。這種冒險活動危險性相當大,勇敢的嚐試者們雖然能飛行一段距離,但死傷事故經常發生。
18世紀以前,這些嚐試靠扇動翅膀和滑翔飛行的人數量雖然不少,卻都沒有認真研究過飛行的基本理論和原理。他們的勇敢精神給後人以深刻印象,也激發了後人對飛行探索的興趣。他們的失敗引起人們的思考,為什麼人造的羽翼不能幫助人飛起來呢?
經過動物學和解剖學的深入研究,人們逐漸認識到,人類的形體不適合於像鳥類那樣飛行,人依靠自身的能力是不能實現撲翼飛行的。其主要原因是:人體過於沉重而又非流線型,人身體的肌肉比率太小,人的心髒所占體重的比率太小,人的心髒跳動速度太慢。心髒為動物的運動輸送能量,飛行是高度消耗能量的運動,因此對動物心髒的要求很高。在飛鳥中,鷲的心髒重量占體重的8%,蜂鳥則高達22%,人卻隻有05%。人的正常心率大約每分鍾70次,麻雀在飛行時心率可以達到每分鍾800次。有人推算,人如果有雙翼的話,為容納飛行所需要的肌肉,需要2米寬的胸膛。
17世紀後期,人類自身生理上的局限性被科學家逐漸揭示以後,嚐試各種撲翼飛行的人少了,但並未絕跡。1783年,載人熱氣球發明以後,還有人在研製動力撲翼機,有的甚至還是航空名人。這種努力是不會成功的,再做這樣盲目的人力、物力浪費和違背科學規律的冒險,隻能讓後人感到遺憾。
雖然古人的各種撲翼飛天的嚐試均告失敗,英雄們折斷了翅膀,甚至導致傷殘,獻出生命。但是,人類一直沒有放棄飛天的夢想與願望,先驅者們堅信這個美好的願望一定能實現。18世紀俄國著名的科學家羅蒙諾索夫(1711—1765年)在他創辦的莫斯科大學的石牆上,刻上了這樣一句名言:“鳥有翅膀,可以飛上天空;人沒有翅膀,但是靠智慧和力量,同樣可以翱翔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