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輪的對手正是那位使逍遙掌的白老師。
韓文悅對他印象極好,不自覺的便生出親近之意,交談了幾句。
白老師看了看韓文悅左手,略沉吟下,道:“韓先生,不如我們就在劍法上分個高下好了。”
韓文悅自然明白對方是什麼意思,急忙道:“掌法也可以。”
白老師笑道:“你當我是照顧你啊?我師傅曾經說過,我們這一派,好劍好拳好輕功,劍居首位,你說厲不厲害?”
韓文悅一怔,倒也摸不清對方說的是真是假。但逍遙掌功夫也是古代武術,古代武術以殺人傷人為主,劍法倒應該也是有的,也不再反駁,應了一聲。
當下值事道人捧了兩柄劍上台,兩人各取了一把。
白老師舞了個劍花,拉開架勢,笑道:“這套劍法也是以輕功為主,你當心了。”
韓文悅點點頭,劍身一擺,不過左手抬不起來,掐不了劍訣,起手勢仍是回風拂柳劍法。
白老師再不說話,劍身一挺,便向韓文悅攻出三劍,同時身形拔起,往韓文悅右上方急閃!
韓文悅撤了一步,抬手反削對方腳腕!
白老師一驚,這一劍角度極巧,仿佛就像是自己躍到對方劍鋒上一樣。雖然是無鋒劍,不過被劃上一下,那也不必再比了,直接認輸就是。急忙劍身下揮格擋!
誰知韓文悅這招不等用老,劍尖打了個弧圈,反手指向對方小腹!
白老師無奈,急忙提氣,小腹一含,向後縮了幾寸,同時身形向後又拔出半米,這才避開這劍,心裏暗叫僥幸。
回風拂柳劍妙就妙在招式連綿,韓文悅連續兩招得手,身形縱起,緊緊跟住對方,劍光連閃之下,白老師立即左右支拙,手忙腳亂,卻是一招都還不了了。
其實若論真實功夫,白老師和韓文悅相差不遠,也算的上是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之所以韓文悅打的他毫無還手之力,關鍵還是在實戰經驗上。再者,韓文悅由於職業的特殊性,使劍的機會反倒比拳腳時候要多,若論劍術之精,在他這個年齡段恐怕稱為武林第一也毫不為過。
白老師習練的雖也是古代武學,不過所長者反是拳掌,畢竟他相比韓文悅來說,能用到武術的機會甚少,而且也不願意每天背著柄劍招搖過市。
這麼一來,雙方恰好是以長就短,相較之下,白老師的虧就吃的大了,幸好他輕功確實了得,短時間內才不至落敗。
台下眾人隻看到兩道人影如風般在台上奔竄,劍光連閃,金鐵交鳴聲連連響起,不由得又是一陣雷霆般的叫好聲!
白老師越打越是心驚,韓文悅的大名他倒是早有耳聞,看前幾輪,實力確實出眾,但一交上手這才明白,恐怕這年輕人尚未展現的實力仍有不少。
不過心驚歸心驚,白老師手底下可絲毫不緩,橫劍一封架開一劍,同時提氣往旁邊急縱,像目前這樣的形勢也隻有先脫離對方的攻勢才能重新調整打法。
不料他剛剛躍起,眼前白光連閃,韓文悅竟然如影隨形般跟了上來!
白老師嚇了一跳,急忙揮劍擋架。原以為能靠輕功脫的了身,誰知韓文悅若論輕功更是比他強出幾籌,這麼一來,仍然是個隻守不攻的局麵!
白老師心下著急,左手一凝力就要擊出,但抬眼望見韓文悅那吊著的左臂,心中暗歎一聲,右手劍左手掌同時停下。
韓文悅原就沒有傷他的意思,見對方忽然不動,劍尖也就此頓住。
“好功夫,我認輸了。”白老師反握劍柄,抱拳笑道。
韓文悅急忙回禮“我勝之不武罷了。”
白老師哈哈一笑“希望下次不要出現這麼多意外,到時候再領教韓先生的拳腳功夫。”
韓文悅對他極有好感,笑道:“一定。”
接著兩人攜手下台,周圍觀眾又爆以一陣熱烈的掌聲。
另一邊台子上,是同樣被看好的上屆冠軍董存忠的比賽。
不過這一場,董存忠顯然是遇到了對手。
他的對手是個二十八九的漢子,個子不高,人也顯得單薄,但滿臉精悍之氣,一上場就擺出燕青拳的架勢。
燕青拳又稱秘宗拳、顏青拳、彌祖拳、迷蹤拳、迷蹤藝,據傳為水滸傳中的浪子燕青所創,又稱燕青被人捉拿途中,在雪地行走,巧施步法,得以逃脫,又名迷蹤。但這種說法托庇於小說人物,今人多認為不足為信。如今比較主流的說法是,由嵩山少林寺和尚緊那羅所創,稱彌祖拳。不過這種說法也不足全信。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燕青拳的確有著很強的實戰技擊能力。
燕青拳之手法,講出手即為招,抓、捋、拿、打、棒,出手連三招。腿法以十八種勾法為主,其身法講側、轉、鑽、翻、吞、吐、俯、仰,隨機應變,一法數招。起伏、翻轉、回環、側繞、勾掛、盤旋、跳躍、順送,巧妙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