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的探測上,雖然人類已經取得了很多不菲的成績(例如成功登月),但相對於未知的太空奧秘,人類所知的真是太少太少了,太空中還有許許多多的人類未曾了解的秘密,即使在人類已經所謂破解的太空奧秘中,還有許多解釋不了的現象,所以,太空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還很“新鮮”。另外,洞悉太空奧妙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意義非凡,關係到人類未來的命運走向。破解一個又一個太空謎團,穿越一個又一個太空迷霧,最終走向完全的勝利。
太空的盡頭在哪裏
太空是一個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的世界,無論使用多麼先進的望遠鏡,我們的視線也不能到達太空的盡頭;不論我們懂得多少知識,也無法全部了解太空的所有奧秘。
人類知道得最多的是地球和它的家族——太陽係。對更遙遠的地方發生的事情,我們隻能借助望遠鏡,看到千百年甚至上億年前發生的事情。因為它們離地球很遠很遠,需要用速度最快的光(每秒30萬千米)來計算距離。像離地球不遠的天狼星,距離地球大約87光年,換句話說,天狼星發出的光,在空間要走87年才能到達地球。地球上任何時刻接收到天狼星的光,是它87年前發出來的。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最早是從地球開始的,再從地球擴展到太陽係,從太陽係擴展到銀河係,從銀河係擴展到河外星係、星係團、總星係。
地球隻是太陽係中一顆普通的行星。太陽係的成員除了太陽外,還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幾十顆像月亮一樣的衛星、神秘莫測的彗星、數以千計的小行星、數不清的流星以及各種星際物質等。如果把距太陽最遠的冥王星的軌道作為太陽係的邊界的話,那麼,太陽係所占的空間直徑約有120億千米。在廣闊無邊的太空中,整個太陽係又不過是浩渺神奇的太空像大海中的一滴水珠。龐大的太陽係家族,在茫茫星海中隻能算是一個小小的家庭。
比太陽係更大的是銀河係。銀河係的直徑有10萬光年。在銀河係裏,大大小小的恒星有一千多億顆。
形形色色的太空迷霧銀河係還不算最大的,今天已經發現10億多個和銀河係同樣龐大的恒星係統,我們叫它“河外星係”。所有的河外星係又構成更為龐大的總星係。總星係在太空中也不過占了一個微不足道的角落。現在,天文學家使用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已經觀測到距離我們大約200億光年的特別明亮的個別天體。
太空是有限還是無限
太空到底是什麼樣子?目前尚無定論。值得一提的是史蒂芬·霍金的觀點比較讓人容易接受:太空有限而無界,隻不過比地球多了幾維。比如,我們的地球就是有限而無界的。在地球上,無論從南極走到北極,還是從北極走到南極,你始終不可能找到地球的邊界,但你不能由此認為地球是無限的。實際上,我們都知道地球是有限的。地球如此,太空亦是如此。
怎麼理解太空比地球多了幾維呢?舉個例子:一個小球沿地麵滾動並掉進了一個小洞中,在我們看來,小球是存在的,它還在洞裏麵,因為我們人類是“三維”的。而對於一個動物來說,它得出的結論就會是:小球已經不存在了,它消失了。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呢?因為它生活在“二維”世界裏,對“三維”事件是無法清楚理解的。同樣的道理,我們人類生活在“三維”世界裏,對於比我們多幾維的太空,也是很難理解清楚的。這也正是對於“太空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無法解釋清楚的原因。
長期以來,人們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把這個觀點顛倒了過來,他認為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圍繞著太陽轉動,恒星則鑲嵌在天球的最外層上。布魯諾進一步認為,宇宙沒有中心,恒星都是遙遠的太陽。
無論是托勒密的地心說還是哥白尼的日心說,都認為宇宙是有限的。教會支持宇宙有限的論點。但是,布魯諾居然敢說宇宙是無限的,從而挑起了宇宙究竟是有限還是無限的長期論戰。這場論戰並沒有因為教會燒死布魯諾而停止下來。主張宇宙有限的人說:“宇宙怎麼可能是無限的呢?”這個問題確實不容易說清楚。主張宇宙無限的人則反問:“宇宙怎麼可能是有限的呢?”這個問題同樣也不好回答。
隨著天文觀測技術的發展,人們看到,確實像布魯諾所說的那樣,恒星是遙遠的太陽。而且,銀河是由無數太陽係組成的巨大星係,但這樣大的星團足有無數個,它們是均勻分布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