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是宇宙存在的形式,對人類而言既是探索的對象,也是未來通向其他星球的通道,更是空間諸多能力的集中地。根據百度百科定義:“太空”是由無極元和能量相互作用而構成的、物質的,存在時空概念並存在於宇宙內部的一個有限的,有著開始和結束的整體事件。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拉開了人類航天時代的序幕。時至今日,人類在太空的許多坐標上都留下了印跡,包括各式各樣的空間探測器、人造衛星等等,但迄今為止人類在太空最有意義的探索是空間站的建立和應用。空間站將人類從地球搖籃帶往更遙遠、神秘的宇宙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空間站是人類認識太空、利用太空的前進基地,是人類在地外生存的根據地。可以說現代空間探索如果沒有空間站,就根本不會有現在人類對太空的認識和如此進步的宇宙以及天體物理學等學科的快速積累。

太空有著太多的秘密等待著人類去探索,太空是人類發展的必經之路。

開發太空飛向太空的意義

我們知道,地球是萬物的搖籃。人類曆經滄桑,終於以其高超的智慧和靈巧的雙手征服了地球上的萬物,成為了世界的主宰。但是人們並未因此而滿足,他們抬頭仰望,對美麗的天空產生了無盡的興趣,於是便開始了征服太空的宏偉事業。

萬物搖籃——地球人類之所以不倦地探索登天之路,是因為從千百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其賴以生存的地球屬於宇宙中的一個星球,而且地球上發生的許多現象都與空間的現象有直接的聯係。為搞清楚這種聯係,人類從遠古時代就開始進行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索,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人們也發現,沒有人的參與,很多的情況不能搞清楚。為了突破地球大氣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類的活動範圍從陸地、海洋和大氣層擴展到太空,更廣泛和更深入地認識整個宇宙,就要充分利用太空和載人航天器的特殊環境進行各種研究和試驗活動,開發太空及其豐富的資源。

載人飛行不隻是為了人能上天而上天,而是對人類和平利用空間、開發宇宙、造福後代有著重要的意義。

衛星用膠卷記錄所拍內容所以說,人類登天的原因之一便是人類自身發展的需要。人類最終要利用空間、開發宇宙。要實現這個目的,首先要弄清楚宇宙空間的環境對人體的影響,因此要進行生理學、生物學的研究,目的在於研究在空間那特有的環境下的種種現象,不但能為確保宇航員在長時間的航天活動中的身體健康與安全提供重要的資料,而且也為一般人能進入太空旅行提供可能。人類一直在尋求移居其他星球的可能性,因此不但要清楚地球附近的環境對人的影響,而且對太陽係內的其他星球乃至宇宙中的其他星係都要進行探索才能達到目的。

其次,便是提高國際地位,壯國威。我們知道,在目前的情況下,載人航天的另一個作用就是提高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從而壯國威。載人航天的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可以全麵衡量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事實證明,世界上的幾個航天大國及集團都很重視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比如,美國前總統肯尼迪曾說:“如果蘇聯控製了空間,他們就能控製地球……我們合眾國是以能力和遠見來立國的,我們這一代美國人一定要實現世界上領先的星際航行的目標。”美國前總統裏根把發展載人航天作為美國的重大國策。他聲稱:“載人航天是取得航天領先地位的必要因素,這是文化價值觀念和人類實現衝破地球生存局限這一理想的必然結果。”法國人也曾說:“如果歐洲不參與載人航天活動,整個歐洲將被看做是不敢涉足最困難技術領域的二等洲。”因此目前除了美、俄以外的西歐、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已經涉足載人航天領域。因此,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本身就顯示了一個國家的技術實力和綜合國力水平,同時可以大大提高一個國家的國際威望和地位。

再者,人類的登天行動也有不可低估的軍事價值。資料顯示,前蘇聯以及美國都利用載人飛船和空間站完成軍事任務、空間偵察、指揮控製地麵軍事行動等工作。有人的偵察比無人衛星的偵察帶有更多的有利方麵,它不像衛星按程序工作,而是靠人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對目標進行有選擇的偵察,當預定的偵察地區被雲層覆蓋時就可以停止工作,待有利時機出現再工作。而衛星是按程序工作,不管有沒有雲,到時間就工作,這樣往往信息的可用率比較低。而主動控製不但可以節省膠卷,同時提高了信息的質量和可用性。前蘇聯和美國都曾在載人航天器上進行過偵察、監視、研製空間兵器、協助指揮與控製地麵軍事力量等方麵的試驗。由於宇航員可以有目的地選擇偵察和跟蹤目標,可以靈活地根據不同需要選用不同的偵察儀器和手段,可以篩選、濾掉不必要的數據,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軍事偵察情報的實際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