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太陽家族軼事(2)(1 / 2)

英國著名的科幻作家威爾斯則緊跟其後。他把勞維爾等人推斷的、可能存在的“火星人”,描繪成大頭、細腿,有高度發達智力的生命。這一形象,深受在宇宙中感到孤獨的地球人的喜愛。結果,就形成了一種無形的輿論導向:隻要沒有確鑿的證據,最好不要否定“火星人”的存在。

從那時起,人類用自己的智慧,給火星蒙上了後繼者很難再揭去的神秘麵紗。正是這塊麵紗,推動著全世界加快了探索火星的步伐。

在意大利天文學家發現火星表麵溝紋之後的90年間,所有的天文觀測似乎都在助長著如下的猜測:火星上可能存在過,甚至至今仍然存在著智慧生命。甚至一些普通人,也非常希望這是真實的。

火星是與地球最相像的一顆行星。它與太陽的距離約為地球與太陽距離的1.5倍,自轉的周期為24小時37分。天文學家還驚奇地發現,在火星的兩極有麵積隨著“季節”變化而時大時小的白色“極冠”。於是,許多人都希望,火星的極冠,是大量的冰雪形成的。這樣,想象中的火星人真實存在的可能性就會大一些。探測還表明,火星表麵的最高溫度約為24℃。人們爭辯說,盡管這個溫度比起地球來說,顯然低了一些,但是完全在生命生存所允許的範圍之內。尤其是智慧的生命,完全有能力克服這小小的“低溫”造成的困難。

20世紀60年代,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掀起了又一次探索火星的熱潮。

各國政府和科學家爭先恐後地想盡早揭開火星的神秘麵紗。美國憑借著強大的科技優勢,在1969年和1972年,先後成功地發射了“海員6”號、“海員7”號和“海員9”號3艘太空船,飛臨火星上空,拍回了大批火星“運河”的照片。

持續了近一個世紀的火星“運河”之謎,總算有了謎底:所謂的運河,不過是火星上火山口附近的裂縫。然而,仍然令科學家大惑不解的是,這些“裂縫”的顏色會隨著火星上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於是,主張火星上有生命的科學家堅持說,火星表麵許多地方顏色的變化,是因為那裏生長著植物。科學幻想小說的作者則進一步認為,具有高度智慧的火星人,隨著火星表麵條件的惡化,已經轉入“地下”生活的時代了。顯然,人類尋找可能存在的火星人的工作還必須進行下去。

1976年,美國科學家開始執行更加雄心勃勃的探索計劃——在火星上登陸的“海盜計劃”。“海盜1”號和“海盜2”號兩個登陸艙在7月和8月按預定計劃在火星表麵成功著陸,機器人收集並精確地分析了火星土壤的成分,發現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乎尋常的高。如此先進的研究,雖然未在火星荒涼的大野上找到智慧生命的足跡,卻也不能否定火星上存在過,甚至現在仍然存在智慧生命的推測。

回顧從1877年,意大利天文學家喬凡尼·斯加巴雷裏觀察到火星表麵的許多溝紋,直到1976年美國“海盜1”號和“海盜2”號兩個登陸艙分析火星的土壤成分,這整整100年間探索火星的曆史,到底是科學發現的推動力重要呢,還是把溝紋翻譯成“運河”的這個筆誤更有魅力呢?答案大概和火星上有沒有生命的問題一樣,至今還很難說清楚。

火星上的“人臉”

科學研究的過程中,不少的時候是由真實的“神話”為先導的。1969年,美國發射的“海員6”號、“海員7”號,以及1972年發射的“海員9”號飛船(“海員”號飛船,也譯作“水手”號飛船),圍繞火星所拍攝的照片,弄清了所謂火星“運河”的真相,結束了對火星“運河”近百年的誤解。僅僅過了4年,一則關於火星的現代神話又誕生了。

正好在意大利的天文學家喬凡尼·斯加巴雷裏宣布,用天文望遠鏡觀察到了火星表麵有許多溝紋之後的第99年,科學家使用高技術的手段,在火星上發現了一張“地球人的臉”!對火星的探索立即掀起了新的一輪高潮。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