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動物特征
哺乳綱動物都是脊椎動物。它們終生用肺呼吸,一般有四肢,是恒溫動物。別的脊椎動物,有的也有這些特點,如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也都有脊椎骨;鳥類和爬行類也都是終生用肺呼吸,有的爬行類也有四條腿,鳥類也是恒溫動物。但是有兩點是哺乳動物所獨有的特點,一是哺乳類的動物都用自己的奶哺喂幼兒;二是哺乳類都有毛發。當然哺乳動物如象、鯨魚,看起來它們沒有毛發,其實它們也是有的,隻不過很少就是了。有些是在一生的某一時期才生有毛發。
絕大多數哺乳類都是胎生,也就是說,哺乳動物的嬰兒一出生就是小動物的樣子,而不是由母親產卵在體外,再孵出來發育成小動物的形態。另外哺乳動物都有相當的體積,很容易被看見。不過有些特別大,有些就特別很小。比方說一條藍鯨重達數噸,而一隻最小的鼠類隻有一個銅板重,一個湯匙可以裝下好幾隻,可是它們同樣屬於哺乳動物。
在沙漠裏、兩極的冰雪上、大海中和熱帶叢林深處,都有哺乳動物的足跡。可以說它們到處都能生存,因為它們是恒溫動物,不管外界的溫度怎樣,它們的體溫總是一定的。而變溫動物如爬行類,它們的體溫就是隨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毛發能夠幫助哺乳動物保持體溫不變。每一塊毛發都在皮膚下麵連著一塊小小的肌肉,當天氣寒冷時,這些小肌肉就收縮,使毛發立起來,把較多的空氣包圍在皮毛裏,防止體熱散出。當天氣酷熱時,由於肌肉的作用,使空氣能在毛發之間流動,體熱就容易散出去了。人類和一些其他哺乳動物沒有太多的毛發,卻有汗腺,通過汗腺用出汗的方式,把體熱散發,而使體溫保持正常。毛發下麵還有油脂腺,能分泌油質,保護毛發不被浸濕。如果毛發濕了,也就不能保持身體溫暖了。
鳥類和哺乳動物都是從產卵的爬行類演化而來的。鳥類仍然是產卵,但是絕大多數哺乳動物都是胎生。母親懷孕一定時期以後,就生產出小動物,然後母親用自己乳房中的乳腺所分泌的乳液喂養小動物,不必為了找尋食物而離開它的嬰兒。可是鳥類就要出去尋找食物來喂小鳥,所以哺乳動物的小寶寶,經常有母親保護,比較安全。隻有兩種哺乳動物是卵生的,它們顯示出哺乳動物在演進中的早期情形,這兩種動物就是鴨嘴獸和針鼴。它們的卵孵化成小鴨嘴獸和小針鼴以後,就吃媽媽肚皮上分泌出的奶汁。
對於哺乳動物來說,童年時期是十分重要的。在這期間,它們要學習獵食和自衛的技術。由於在學習期間,能受到父母的保護,所以小哺乳動物比其他小動物生存下來的機會大得多。兩棲類、魚類和雌性的爬行類,一次能產很多卵,甚至成千上萬個,但是做父母的並不照顧這些卵(極少數除外),於是大多數的卵或已孵化好的小動物就被別的動物吃掉了,隻有少數可以生存下來。哺乳類的動物卻絕不會一次生幾百幾千個小動物。有的生好幾個,有的一次隻生一個,因為動物媽媽的肚子容納不了那麼多的胎兒,同時它的奶水也喂不了那麼多的寶寶,它也保護不了那麼多寶寶。哺乳動物的小寶寶雖然少,可是小寶寶們都得到很好的照顧,它們長大以後就可以自立並且有自己的下一代。
恒溫動物的體溫,是由食物所產生的能量來保持的。許多哺乳動物,如鹿、牛、兔子等隻吃草,它們叫做“食草動物”。那些幾乎全吃肉的動物,就叫做“食肉動物”。哺乳動物的吃食習慣,從它們的牙齒可以看得出來,比如說食蟻獸屬於貧齒目動物,它們沒有牙齒,而是用舌頭捕捉昆蟲,然後直接就送進胃裏。多數的食草哺乳動物有強有力的臼齒,用來咬斷粗的莖葉。食肉哺乳動物,都有長的犬齒,用來撕裂它的獵物,後麵大的臼齒是咀嚼用的。此外還有一類哺乳動物,它們既又吃植物又吃肉類,它們就是“雜食動物”。他們的牙齒有上麵所說的各種用處,人就是雜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