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學習計劃(1 / 3)

幸好,前世的張少宇除了去工地搬磚,去廚房炒菜之外,他最終還是去完成了自己的學業,學會了基礎的c語言,c++,等編程程序,對各類英文單詞也或多或少接觸了許多。

回過頭來在看,這些高中時代的英語單詞,也不顯得那麼生分了。

張少宇讀的是理科,除了語數英三課以外,還有理綜(生物、化學、物理)三科,1999年的高考一本線是533分。

他清楚的記得,前世自己的理綜分數不低,三百分的總分,他拿到了一百九十一分。語數英三科總分四百五,他拿到了三百一十八,高考總分五百零九。

二本線是直接越了過去,一本線差二十四分。

憑借校籃球隊副隊長的身份,加上他以前為學校贏得過一次霧都高中聯賽冠軍,學校給了他一個體育優等生的身份,加了十分。

如此就是519分,距離一本線僅僅隻有四分的差距。

這時候,曾經村裏發給他的一個小紅本,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個本子就像小學生畢業證,它叫:貧困家庭證。

也正是因為這一本小小的證件,一本線直接為他降低了三十分,最終,他順利讀到了重點高校,而且就在本市。

多年以後,當他進入社會,他才知道,當年自己家裏其實根本不夠格拿到這本證件,原因隻是因為村裏的村支書,是自己老爸的表兄弟。

權、財,果然是這個社會誰都夢想得到的東西。

這一世,貧困證肯定依然存在,不過其它科目能不能考到前世的分數,這就很值得思考了。

語文,他不怕,死記硬背就行,唯獨作文需要好好思量一番。

數學,他也不怕,畢竟比起普通的高中生,他可是多了許多有關高考的記憶,雖然有些模糊,但想起一些題不是問題。

尤其是在他翻閱了模擬試卷以及老師圈出來的考點以後,他更加放心了。

因為老師圈的考點,大多數也的確放進了高考。

理綜,也是死記硬背。

唯獨英語,是一個巨大的變數。

他依然記得,前世那是自己運氣好,選擇題蒙對了大部分,所以才及格的。

“幸好英語對現在的我來說,還不算太陌生!”

有前世十幾年接觸編程的經驗,張少宇的信心也在一點點回升。

接下來的幾天,張少宇像是發了瘋似的,不斷翻閱著以前各科老師所標注的模擬試卷以及課本。憑借他前世已經淡忘的記憶,他回憶起了許多高考考題,但依然不夠。

算過總分,他才知道,自己手裏有的高考考題,隻有二百分不到,這些分是必然可以拿到的,隻要他死記硬背就行。

剩下的三百多分,除了語文作文與英語聽力,最大的得分項就要從其它地方想辦法了。

唯一的辦法是找同學借閱。

蓋因他所記載的考題並不全麵,前世的他在高中時代,基本上屬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類型。

班裏學習最好,最有機會考上重點高校的也就是學習委員鄧彩萍了。

她也是張少宇從小學到中學,再到高中的同學,還是同一個村的。

找她應該問題不大。

唯一的難點是鄧彩萍和郭亮一樣,骨子裏都很高冷,在學校鄧彩萍與張少宇很少有交集。隻在星期一交作業的時候,鄧彩萍才會主動和張少宇說話。

基調一直不變,“張少宇,作業呢?”

時間久了,張少宇與鄧彩萍的關係,變得像是老鼠和貓,就算暑假、寒假放假回到村裏了,張少宇遇見鄧彩萍也是繞著走,免得被問及暑假作業做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