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後……若是當初兒臣知道先帝……在兒臣跳崖後,還會對澈兒動手……即便是拚上兒臣這條命,兒臣也是不會拋下澈兒和汐兒的……即便是帶著他們遠離東盛過苦日子,兒臣也不會將他們留在東盛的。”說道此處,雲麗華情緒很是激動,哭的上氣不接下氣,連那張蠟黃色的臉也漸漸暈上了一層紅暈。
趙太後見從前那個豐腴的兒媳婦,現在幾乎瘦成一根枯藤,那原本白皙圓潤的臉蛋也變得蠟黃,顴骨深陷,看起來已然是沒有了往日的風華氣質。
想到她始終是澈兒和汐兒的生母,這些年來過的如此貧苦,想見自己的兒女都見不到……日子過的自然不會好。
再想到納蘭昶當初的確是對納蘭恒做出那種事情,不由也是一陣心軟。“你先起來再說話。”
“母後……請您原諒兒臣這些年沒有在您身邊盡孝……兒臣……”沒有得到趙太後的原諒,她又怎麼會輕易起來呢?
趙太後見她那副樣子,即便穿著華麗的服飾也掩不住的憔悴,心裏一陣感歎,語氣也不由的放軟了。“哀家知道,你先起來再說。”
其實,雲麗華以前對她也的確是很孝順的。隔三差五便會做一些她喜歡吃的點心帶進宮裏,陪她說話解悶。
當然,這也是因為自己對雲麗華這個兒媳婦並不滿意的結果。
她當初挑中的太子妃並不是雲麗華這麼一個小戶之家的女兒,但是這個雲麗華也是有些手段的,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不說。
二十年前,湖州發生洪災,朝中文官武將,竟然沒有一個能夠想出治災良策,皇帝震怒。
最後沒有辦法,隻得發個招賢詔書,但凡能夠想出治災良策的人,不論男女,不論家境,不論年紀……隻要能為皇帝分憂,必賞黃金千兩,良田百畝作為報酬。
甚至詔書中提到,若是這出良策的人乃是男的,便召入朝中為官;若是女的,便封一品誥命。
這可是千百年來的頭一次,百姓們都絞盡腦汁的想著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陛下分憂,畢竟這可是千載難逢大富大貴的好機會啊。
看是誰都沒有想到,最後為陛下分憂的人,竟然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女。
當時此事震驚東盛。誰都不相信能夠想出那番治災良策的人,竟然是一個閨門女子。
後來,按照她的辦法,果然治災成效顯著,皇帝龍顏大悅,當即便賞了她黃金千兩,良天百畝,後來還將她封為一品慧嫻郡主。
然後,再次令大家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女子竟然拒絕了皇上的賞賜,包括那個一品郡主的頭銜,她也果斷拒絕了。
人人都說這個小姑娘瘋了不成?這可是天大的榮耀,她竟然拒絕,一時間她成為全東盛的風雲女子,當然也是最為神秘的女子。
沒有人知道她長什麼樣子,也沒有人知道她叫什麼名字,隻知道她是個十五歲的少女。
當時的太子納蘭恒心中對這個女子也很是好奇,怎麼都不想承認一個十五歲的少女竟然能夠想出那樣的治災良策,於是便費勁心思的找到了這個神秘的女子。
而當納蘭恒見她竟然是個貌美如花的妙齡女子,當下便對她一見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