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月25日,美國空軍曾宣布,他們用強激光武器的空中實驗台——“飛機上的激光實驗室”,成功地攔擊了五枚向它打來的“響尾蛇”導彈。本來導彈是飛得很快的,1秒鍾就能飛行1000多米,但強激光器發射的“光彈”——激光束,是一種電磁波信號,每秒能走30萬千米。因此,用“激光彈”打落導彈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在這次試驗中,還用激光束引爆了裝在一枚導彈頭部的炸藥。美國空軍認為,這次試驗的成功,是研究激光在軍事上應用的一個非常“重大的裏程碑”,是一次十分關鍵的實驗。

利用激光良好的方向性製成的一種“激光製導炸彈”,是從飛機上發射出來的一束激光,使它照射到要攻擊的目標上,再在炸彈頭部裝上一個用激光尋找目標的裝置,它能接收從目標反射回來的激光,並控製炸彈的尾部,引導炸彈飛向要攻擊的目標。激光的速度是每秒30萬千米,一旦目標被激光照射上,它絕對逃不脫被導彈摧毀的命運。

激光在軍事上的應用,確實使人震驚。1975年11月,美國兩顆新式衛星在前蘇聯境內進行偵察時,被前蘇聯試驗中的反衛星激光武器擊傷,變成了廢物。美國對此很是惱火,也積極地進行了用激光裝置擊落衛星的試驗,並用試驗用激光炮擊毀空間火箭彈和其他可用於空間大戰的武器。由此,人們預感到利用激光武器進行星球大戰的時間不會太遠了。同時,人們也清楚地看到,激光武器確實是星球大戰中的“王牌”武器。

激光武器包括低能激光武器和高能激光武器兩種。

低能激光武器是一種小型的激光發射裝置,發射的激光能量不很高,主要用於射擊單個敵人,使敵人失明、衣服著火或死亡等。此外,還可以使敵方的各種夜視儀器損傷、失靈等。這類激光武器有:激光槍、激光致盲武器等。

高能激光武器就是激光炮,它實際上就是能產生高能量激光束的激光發射裝置。激光器產生的高能激光輸出,由光束定向儀聚集形成了“炮彈”,再打到導彈或衛星等目標上。

1976年10月,美國陸軍用裝在車上的激光炮,擊落了兩架無人駕駛的直升靶機。1978年11月,美國陸軍第一次試驗,用激光炮擊中了正在高速飛行的反坦克導彈。後來,美國空軍在飛機上發射了激光炮,第一次做了從空中攻擊目標的試驗。美國還研製了安裝在衛星上的激光炮,用以攔擊敵方衛星或其他航天器。可見,高能量的激光炮,確實是星球大戰中的“王牌”武器。美國和前蘇聯還都研製了安裝在地麵上或空間站上的激光炮,其功率很大,可進行遠距離射擊,從而能擊中偵察衛星和通信衛星。

激光武器所以被人們稱為是星球大戰中的“王牌”武器,主要是因為它有以下幾個方麵的特點:首先,火力強,可以直接摧毀目標。一般說來,強激光束有三種燈型:可以產生高溫的連續激光束;能產生強大衝擊作用的高頻脈衝激光束;同時產生連續激光束和脈衝激光束。當這些激光束作為“炮彈”打在目標上時,高溫和強大的衝擊作用,足以將目標熔毀,甚至氣化。其次,速度快,它的速度是每秒30萬千米,這大約是最快火箭飛行速度的40萬倍。可以說“激光炮”一閃,目標就被擊中了,幾乎沒有時間間隔。第三,無後坐力,因為激光束的質量極小極小,激光炮可以機動靈活地向任何一個方向發射“光彈”,而根本不會影響射擊的精度。

另外,激光武器是多次發射式武器。例如,脈衝式激光炮,可以輕而易舉地在1秒鍾內發射出1000發“光彈”。因此,美軍認為:“高能激光武器像原子彈一樣,具有使傳統的武器係統發生革命性變化的潛力,並可能改變戰爭的概念和戰術”。當然,要完全建立空間激光武器係統,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還需要克服許多技術上的困難,並進行長期的努力。

用磁鐵生電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以後,人們認識到電荷運動能生磁。於是有很多人在思考:能否想辦法讓磁電能生電呢?在這方麵首先做出成績的是英國科學家法拉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