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這些新的問題,愛迪生將研究燈泡的研究所改成了研究發電和輸電的電力研究所,於1882年在紐約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中央發電所。在這個發電所裏,有經過愛迪生進一步改進的發電設備和輸變電設備。這個發電所裏發出的電,經過電線可給附近的800多個電燈供電,一年後,可供的電量能滿足1700多個燈泡使用。
世界的夜晚由於電燈的發明變得越來越光明了,這標誌著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在電的曆史上,愛迪生的貢獻實在是太多了,僅僅1880年這一年內,他獲得的發明專利就有47項,其中電燈方麵37項,發電方麵3項,輸配電方麵7項。他差不多每個月就有4項專利,因此被人們稱為“魔術師”、“發明大王”。
愛迪生發明的炭化竹絲燈芯,直到1908年威廉·克裏奇發明了鎢絲燈芯以後,才逐漸被淘汰。
威廉·克裏奇是1892年成立的“愛迪生電氣公司”的技術員,他出身農民,但從小對發明情有獨鍾。他對白熾燈的改進十分感興趣,他不怕艱辛,用了長達4年的時間,於1908年研製成功了鎢絲燈芯。
這時,愛迪生已是一個61歲的老人了,他到研究室看望了威廉。此時,兩個人都心潮澎湃、感慨萬千。威廉說:“愛迪生老師,謝謝您!我的鎢絲燈芯所以能研製成功,全靠了您的研究成果的指引。”愛迪生說:“別這麼說,我在鎢絲燈芯麵前止住了腳步,而你卻將它發揚光大了,真是後生可畏呀!”愛迪生還稱讚威廉:“你有著超常的耐性,真令人佩服!”他們在鎢絲燈下促膝長談,這就是創造人工太陽的人。
還有一位發明家我們不應忘記,他叫蘭謬爾,也在愛迪生電氣公司任職。他的主要貢獻是往燈泡內加了氬氣,避免了在真空狀態下鎢的蒸發,從此燈泡玻璃不再變黑了。壽命也明顯地延長了,這是一個偉大的成功。
電燈就是這樣由愛迪生發明,並經過威廉、蘭謬爾的改進後發展而成的。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在發明電燈以後,繼續他的發明事業:電車、攝影機、蓄電池、電信機等等。他的發明專利達到1300多項,是世界上獲得專利最多的發明家。“為人類的幸福生活而發明”,這就是愛迪生一生的信念。
法拉第的發明
法拉第是英國一位窮鐵匠的兒子,13歲開始就當學徒,沒有受過正規的學校教育,完全靠自學成才,是一個有許多重大發現的人。他的許多實驗結果雖然沒有數學證明,但從數學上來說,也是相當正確而優秀的。他1821年發明了電動機,1823年完成了液氣氧化實驗,1825年發現了苯,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並以此製造了發電機,不久又發現了電解法則。後來,法拉第幾乎做遍了電與磁的所有實驗,發表了很多研究成果,在19世紀裏他獲得的發明專利之多,僅次於後來的“發明大王”愛迪生。因此,被世人譽為“電氣學之父”,這對法拉第來說是當之無愧的。
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情況是這樣的。將一根條形磁鐵放人在連接有電流表的線圈中,這個電流表的零點在刻度盤的中央位置上,以便能表示電流的大小和方向。若磁鐵不動,則電流表的指針指在零點位置上。若將磁鐵拔出和再插入,則會發現電流表的指針會向著兩個不同的方向偏轉,這表咀由於磁鐵的拔出和插入,在線圈中產生了方向相反的電流。由此可見,隻有當磁鐵處在運動中時,電流表才能表示線圈中有電流存在。而且,磁鐵移動得越快,指針偏轉的角度越大,因此電流也就越大。這種電流叫做感應電流,產生感應電流的過程,就叫做電磁感應現象。在電磁感應現象中,影響感應電流大小的因素,除了條形磁鐵相對於線圈運動的快慢以外,另一個因素就是線圈內電線繞的圈兒數的多少,圈兒數多1倍,產生的感應電流也就大1倍,相反,如果圈兒數減少,則感應電流也就要成比例也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