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由來
地球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星球。這不僅僅是因為有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而且還有100多萬種生命形態在發展著。它是目前已知的太陽係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場所。
據人們推測,地球差不多已經有50億年的曆史了。目前地球上已測得最古老岩石的年齡已達40億年。而在這之前,地球已經經曆了一係列事件。這些事件所需的時間根據放射性時鍾和物理、化學作用的速率所推測約需近10億年。
也就是說,地球是在太陽係形成過程中同時形成的。作為太陽係中一顆行星出現的最早年代大約是在50億年前。
地球的形成一直是地質學、天文學和人們所關心的問題。幾個世紀以來,有過不少的宇宙生成理論,然而用現代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開始於18世紀。
1755年,德國哲學家伊馬努爾。康德提出一種假說,認為宇宙空間存在許多氣體和塵埃(現在稱這種物質為“星雲”),這種原始物質緩慢運動著,它受某種未確定的燃燒,凝聚成許多分散的球狀體,原始的氣體物質逐漸冷卻並開始收縮。這種作用一旦發生,自轉速度就會加大,這是角動量守恒定律的結果。直至連續的氣體物質環被離心力旋離中心為止。最後,這種氣體物質環就凝聚成行星。1796年,法國大數學家拉普拉斯提出了相似的理論。所以,現在人們通常把這一學說稱作“康德-拉普拉斯”學說。
近代最新的理論驗證了康德-拉普拉斯學說。根據近代天文學的觀測確定,宇宙空間不是空的,在星際空間和星雲中是由大約99%的氣體和1%的灰塵組成的氣體物質。這種氣體大部分是氫和氦。塵狀質點具有類似於地球物質的成分,如矽化合物、二氧化鐵、冰晶,以及其它細小分子,包括有機分子。
星際空間中有機分子的發現是近代最激動人心的發現之一,其中有生物學上的重要化合物,如氨、甲烷、甲酸和甲醛,以及隕石中的氨基酸,這對於研究地球和宇宙其他地方生命的起源具有深刻意義。它們在空間的存在表明,構成生命單元的簡單有機化合物的形成,是銀河係演變的正常結果。原始旋轉氣塵雲天文曆法地球的由來地球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星球。這不僅僅是因為有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而且還有100多萬種生命形態在發展著。它是目前已知的太陽係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場所。
據人們推測,地球差不多已經有50億年的曆史了。目前地球上已測得最古老岩石的年齡已達40億年。而在這之前,地球已經經曆了一係列事件。這些事件所需的時間根據放射性時鍾和物理、化學作用的速率所推測約需近10億年。
也就是說,地球是在太陽係形成過程中同時形成的。作為太陽係中一顆行星出現的最早年代大約是在50億年前。
地球的形成一直是地質學、天文學和人們所關心的問題。幾個世紀以來,有過不少的宇宙生成理論,然而用現代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開始於18世紀。
1755年,德國哲學家伊馬努爾。康德提出一種假說,認為宇宙空間存在許多氣體和塵埃(現在稱這種物質為“星雲”),這種原始物質緩慢運動著,它受某種未確定的燃燒,凝聚成許多分散的球狀體,原始的氣體物質逐漸冷卻並開始收縮。這種作用一旦發生,自轉速度就會加大,這是角動量守恒定律的結果。直至連續的氣體物質環被離心力旋離中心為止。最後,這種氣體物質環就凝聚成行星。1796年,法國大數學家拉普拉斯提出了相似的理論。所以,現在人們通常把這一學說稱作“康德-拉普拉斯”學說。
近代最新的理論驗證了康德-拉普拉斯學說。根據近代天文學的觀測確定,宇宙空間不是空的,在星際空間和星雲中是由大約99%的氣體和1%的灰塵組成的氣體物質。這種氣體大部分是氫和氦。塵狀質點具有類似於地球物質的成分,如矽化合物、二氧化鐵、冰晶,以及其它細小分子,包括有機分子。
星際空間中有機分子的發現是近代最激動人心的發現之一,其中有生物學上的重要化合物,如氨、甲烷、甲酸和甲醛,以及隕石中的氨基酸,這對於研究地球和宇宙其他地方生命的起源具有深刻意義。它們在空間的存在表明,構成生命單元的簡單有機化合物的形成,是銀河係演變的正常結果。原始旋轉氣塵雲在某個時刻,萬有引力成為主要因素,開始收縮,旋轉加快,氣塵雲趨於變扁,成為圓盤狀,物質移向中心,積聚成原始太陽。這種原始太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發生崩塌。由於物質壓縮,成為密集的、不透明的物質,其內部溫度上升到1000000℃左右。在這種高溫作用下,發生“核子燃燒”,或聚變開始,太陽因發生熱核反應而開始發光。
一種現代的星雲團模型,即化學分凝序列模型,近來受到更大的重視,因為它似乎可以預測行星的化學成分和密度。初期,星雲團很熱,所以大多數物質處於氣體狀態。當旋轉的星雲團冷卻時,由氣體凝聚出各種固體化合物,形成顆粒,逐漸聚集一起,成為細小塊體或微行星。這種微行星出現聚結,較大的具有較強的引力,會吸引所有幾乎已凝聚的物體。如果這些行星是在距離太陽很近的地方生長,這對某些物質要凝聚就太熱了,一些物質就會因太陽輻射和物質流而呈氣體散失掉。在靠近太陽的地方,溫度最高,要凝聚的第一批物質是那些具有高沸點的物質,例如大部分的金屬和岩石。於是,最靠近太陽的行星——水星是最致密的(為水的密度的5.4倍),因為它是最富鐵的。水星靠近太陽,說明它是在鐵能夠凝聚的溫度條件下形成的。而較輕的成岩化合物,例如由鎂、矽和氧構成的物質,是較遠離太陽的地球族行星的“較冷”環境中更迅速凝聚的。揮發物質,如水、甲烷、氨等,大部分逸散在地球族行星上,但會在太陽係的冷外圍凝聚成冰,大概在大行星的衛星上凝聚成冰。木星和土星曾經是相當大的,具有相當強的引力,才能保持它們的全部組成,從而保持原始星雲的成分,極類似於太陽,大部分為氫和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