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不一樣的紀律調查
中午的常委會是臨時召集,人到得並不齊。除了趙正德、餘丹鴻、丁應平之外,還有組織部長馬昭武,紀委書記夏春和,政法委書記羅先暉,常務副省長彭清源等人。還有一些常委都因為趕不回來,未能出席。
趙正德問了問到會情況,然後開始主持會議。他先喝了一口水,然後開始說話,他的語速很慢,仿佛不是在說話而是在數字。
他說:“這是一次臨時常委會,是我提議的。部分同誌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及時趕到,我們就不等了。會後,吳宇春同誌負責把會議紀錄整理給未到會的同誌,請他們書麵表達意見,然後形成一個紀要。我們這次臨時常委會,隻有一個議題,大寧市陸友同同誌向我提出,省委要給他一個說法。我反複想了想,陸友同同誌為黨工作了幾十年,已經是副廳級幹部了,現在突然讓他別了大寧市,去到別的崗位。他希望省委給予一個明確結論,這種要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我召集這次臨時常委會,討論一下要不要給一個明確結論,如果要給,這個結論怎麼給?請同誌們發表自己的意見。”
趙正德說完,會場出現了短暫的沉默。每個人的表情顯得十分有趣。趙正德目光平視,似乎是在看每一個人,又似乎誰都沒有看。趙正德身邊的位置,原本是遊傑的,他們都未能出席,位子空著。再往下是夏春和,他正勾著頭記錄。夏春和的身邊是馬昭武,他拿著杯子在喝水。夏春和的對麵空了一個位子,那原本是周昕若的,他也缺席。周昕若往下排,就是彭清源,他拿著手機,在翻看短信。接下來是羅先暉,他正拿手摸著自己花白的板寸頭發。丁應平顯得比較平和,目光看著趙正德。
趙正德見大家都不說話,便開始點將,說:“春和同誌,你有什麼看法?”
夏春和抬起頭,看了看其他各位,說:這件事,不是要在改選會上才正式提出的嗎?那陸友同是從哪裏得知的消息?
這句話一問出口,會議場上就熱鬧了起來。確實,這是一件半公開卻未正式公開的秘密。但不管怎麼樣,隻要正式任命沒有下,陸友同就不應該這樣莽撞。如此一來,讓大家對他的看法就更加覺得不靠譜了。也許以前還有人想投他一票的,現在隻怕也會改變主意。
趙正德說:“上次常委會是形成了決議。但還沒有正式公布。因為我去香港,今天才回來,還沒來得及簽字,所以沒有下發。不過,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不是這個決議。這個決議,既然常委會已經通過,肯定要執行。我們要討論的,是由這個決議引起的後續問題。這個決議還沒有下文,當事人已經知道了,並且找到我這裏來了。誰把決議內容告訴了當事人?我想,肯定是我們的常委。這就是我們江南省的政治生態。在這裏,我不想就這種政治生態說什麼。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就算是要說,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所以幹脆不說。”
趙德良舉起一隻手指,說:“我們在這裏,隻討論一個問題,除了上次常委會的決議之外,省委要不要給陸友同同誌一個說法或者一個結論?”
夏春和說:“如果能給一個結論當然好,這是對同誌負責。問題是,這個結論怎麼給?”
此話一出,又有了不同意見,一部分人同意羅先暉的意見,確實這不是一件誰是誰非的問題,而是誰比誰更合適的問題。現在省委認為唐明州更合適,那自然有合適的理由,陸友同在大寧市工作這麼多年,去別的市縣看看也沒有什麼不好。那如果都不願意給自己換位置,那工作還要不要做了。
另外一部分人卻說:“陸友同身為一個市的最高長官,如果要換位置也應該提前招呼,或者給他一個心服口服的理由。這樣突然下位,確實讓人無法接受。要個說法也無可厚非。”
趙正德一直在聽,沒有說其他的。但他心思縝密,洞若觀火,早就敏銳地感覺到,陸友同作為一名市委書記,背後若是沒有人撐腰,他絕對不敢鬧到省委書記的辦公室。同時,相信陸友同不是傻瓜,就算有人撐腰,他心中沒有依憑,同樣不敢這樣鬧。而他的依憑是什麼?很顯然,就目前所浮出水麵的問題太小,這樣一點破事,省委常委會根本不可能把他怎麼樣,加上背後的支持者暗中使力,常委會也不可能作出特別不利於他的決議。趙正德自然清楚這一點,他將這個常委會慢慢引向了一個目標,那就是一次紀律調查。看起來,隻是一次類似於幹部紀律監察,就像是醫院所搞的例行體檢一樣。這樣的決議,自然不太可能被否定。
果不其然,常委們陸續表態,同意進行一次紀律調查。
常委會遊傑沒有到場,但有一些是他的親信,他們顯然意識到,這個決議一旦形成,就絕對不會是簡單的紀律調查那麼單純,更怕的是,調查一旦深入,後果將會異常嚴重。可是關鍵時刻,又不得不表態。大多數參會人員已經表態同意進行這次調查,他自然不能說反對,也沒有反對的理由。
於是有人又說了:“盡管紀委既負責黨員幹部之中違紀違法案件的調查以及日常的黨紀監察,但是,普通人並不這樣看,隻要紀委一行動,他們就認為與腐敗相關。我完全同意進行一次調查,但這個調查是由紀委出麵還是別的什麼部門出麵,是不是還需要斟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