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法國數學家伽羅華的故事(1 / 3)

非凡的天才

幾千年的數學發展曆史,孕育與造就了數以百計的數學大師。其中,最令人難以忘懷的莫過於年輕的法國數學家伽羅華。他在代數領域表現出的卓越才能及其開創性貢獻,足以澤及後世,讓人欽佩與敬仰;而他那種不屈不撓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與毅力,又給其短暫而又多難的一生增添了幾分悲壯與慷慨。在紀念這位英才去世160周年之際,讓我們追憶一下他艱難跋涉的足跡吧!

伽羅華生於1811年12月25日,這正是以1789年為開端的偉大革命時代轉入保守沉悶的波旁王朝複辟的曆史時期。故鄉是巴黎市郊的一座美麗的小城鎮。父親作為一位有責任心的自由黨人,深受伽羅華尊敬與愛戴;母親是一位法官的女兒,聰明而有教養,是伽羅華的啟蒙老師。她除了教授各種基本知識外,還把古希臘文學中的英雄主義、浪漫主義情操灌輸到兒子稚嫩而敏感的心中。伽羅華的童年就是在這種影響與熏陶下度過的。

1823年10月,12歲的伽羅華考入路易—勒—格蘭皇家中學。但伽羅華對這所“著名”中學的教育方式並不欣賞:一方麵是由於同窗共學的貴族子弟們的傲慢態度使他難以忍受,另一方麵是由於教師們缺乏生氣的教學方法使他失望。因此,中學的開始兩年,尚未涉足數學領域的伽羅華並沒有表現出特殊的才華。

終於到了中學三年級,伽羅華被批準學習數學。他一踏入數學天地,就立即表現出一種隻有數學大師才具備的那種注重推理方法的簡潔和清晰的非凡天賦。他痛恨內容貧乏、編排瑣碎的教科書,厭惡教師隻注重形式和技巧的講課方式,於是,年僅15歲的伽羅華毅然拋開教科書,直接攻讀數學大師的專著,如醉如癡。勒讓德爾的經典著作《幾何原理》,使他領悟到清晰有力的數學思維內在的美;拉格朗日的《論數值方程解法》和《解析函數論》,則進一步訓練了思維,開闊了眼界;當他接連讀完了歐拉、高斯等人的著作後,一種自信和豪氣油然而生,因而墜入數學王國的深河而不能自拔。伽羅華在數學領域中表現出的驚人的理解力與自信心,那種與傳統方式、觀念決裂的勇氣及其選定的探索新領域的獨特道路與思維方式,是其成為數學先驅的準備和象征。

承受磨煉

伽羅華的生活曆程充滿了挫折與磨難。伽羅華所處的時代和他特有的個性注定了他那坎坷不平的經曆。

1828年,伽羅華首次報考當時巴黎最負盛名的學校——綜合技術學校,但未能如願。隻好轉到數學專業班學習。在這裏,33歲的裏查教授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麵對伽羅華產生較大的影響。這是一位才華橫溢、熱情寬厚的教師,他講課優雅,思維清晰,並具有發掘科學英才的敏銳判斷力和高度責任感,因而他發現並培養了伽羅華、天文學家維裏葉、數學家厄爾米特等人。

裏查教授一開始就認為伽羅華是一位天賦極高的少年,並指出他隻宜在數學的尖端領域工作,他給了伽羅華無微不至的關懷與幫助。就在這一年,年僅17歲的伽羅華,在裏查教授的鼓勵與指導下,寫出了第一篇學術論文——“關於五次方程的代數解法問題”,並向科學院提交了備忘錄。盡管這篇文章受到輕慢和冷視,但它標誌著伽羅華數學研究工作的開始。

對伽羅華而言,1829年確是一個多事之秋。伽羅華的父親由於忍受不了保守派的惡語中傷而飲恨自殺,相依為命的伽羅華母子經濟無援,生活十分拮據。在這種情況下,伽羅華一方麵堅持學習、研究,挑燈夜戰,另一方麵又要幫工、扛活以維持生計。他經過充分的準備後,再次義無返顧的投考巴黎綜合技術學校。對這次考試,伽羅華可謂信心十足。因為他相信,自己在代數方程理論方麵取得的成果一定會吸引這所很注重數學成績的名牌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