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46億年前,當太陽係形成的時候,地球和火星也差不多同時誕生了。今天我們觀測到的火星,雖然表麵到處覆蓋著沙漠和岩石,可是火星一度曾是擁有海洋和溫暖氣候的行星。
隨著人類觀測手段的進步,火星的真實麵目逐漸呈現在了我們麵前:火星的自轉周期比地球多半個多小時;火星的一年是687天,差不多是地球的兩年;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火星的體積不到地球的六分之一;火星的質量僅是地球的十分之一。火星大氣比地球大氣稀薄得多,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占95%,其中3%是氮,氧氣和水蒸氣含量極微。但“火星上究竟有沒有生物”這個古老的疑問,至今沒有得出確切的答案。
2001年11月上旬,西班牙科學家對火星又有了新的發現,火星再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火星上存在黑生物!”匈牙利科學家認為,火星南極有活的生物體存在,其生存類型相當於地球南極生物。這個匈牙利科學家小組指出,在火星冰雪覆蓋的南極環形山有幾千個黑色沙丘點,這說明在冰層下的地麵有生命體,它吸收太陽能將冰融化,為自己創造生存條件。在地球南極冰雪覆蓋的湖泊,也曾發現同樣的情況。問題在於處在火星那樣嚴酷的自然條件下,這一保存生命的方式能否正常存在。
其他國家的科學家認為,匈牙利科學家的設想新奇大膽,但是要確知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隻有在新的探測器降落火星,甚至隻有在人類登上火星後才有可能確認。不過,我們還是想對火星生命做一番同樣大膽而不失科學依據的猜想。
隨著幾年前俄羅斯花費數億美元建造的火星探測器轟然一聲化為烏有,美國的火星探測器先後踏上迢迢征途,火星和火星生命的話題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
2001年10月29日,已飛臨火星的美國火星探測器“2001火星奧德賽”,把它拍攝的第一張火星表麵圖像傳回地球。此前一個星期,“奧德賽”開始接近火星,並兩次進入火星大氣層。“奧德賽”此行的目的是在火星上找水並觀測火星地表,它雖然不能馬上確認火星上是否有水和某種類型的生命,但可以判斷火星哪些區域有這種可能。我們可以把“奧德賽”視為人類登陸火星前的探路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