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在美國執行的“海盜計劃”中,“海盜1號”著陸艙在火星普拉尼蒂亞平原軟著陸,“海盜2號”著陸艙在火星烏托匹亞平原軟著陸,進行火星生命探索。“海盜號”探測器此行的目的是在火星表麵尋找生命的征候。遺憾的是,“海盜號”探測器沒能發現生命的跡象。但是,所有對維持生命所必需的元素,在火星表麵都找到了,這是意義深遠的。那時,“海盜號”為了探索火星生命,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而今天看來大有改進的餘地。現在有了解決“海盜號”實驗中疑點的非常特殊的方法:這就是把熒光顯微鏡與圖像處理法相結合的方法。在適當條件下,使用某種化學物質就能產生與生物具有的酶反應發出熒光的物質。這就是讓生物體發出熒光的原理。
把這種化學物質摻入土壤試料,放置幾分鍾後用熒光顯微鏡觀察,如果存在生物它就會發出熒光。這種方法操作簡便,結果也很可靠。把這種方法應用於地球土壤,能夠一個一個地檢測出微生物細胞。進一步選定染色條件,還能相當容易地判別生物是死的、活的,或是死了,但仍在進行某種程度的分解。這種方法無須添加培養液加以培養,所以對於探測未知生命是很合適的。這種方法的有利之處還在於,能夠把試料置於接近本來狀態進行分析,可以同時了解生物的生態。如果把這種方法與遺傳基因分析使用的“PCR法”配合使用的話,還可以了解哪種生物屬於怎樣的種類。
在今後對火星生命的探索中,應當把熒光顯微圖像法和遺傳基因分析法等直接探測方法與“海盜號”采用過的氣體攝譜儀和質量分析法兼施並用。
在實際對火星進行探測之前,積累“從宇宙探測地球生命”的資料是必要的,也就是啟用圍繞地球運行的地球觀測衛星,遙感觀測沙漠和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地帶,檢測出沙漠的水分和有機物,測定永久凍土地帶的生物生態和凍土的厚度等,現在應當立即著手進行實驗,為即將實現的火星生命探索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