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永不停息的轉動——內燃機(1 / 1)

內燃機的發明開創了人類利用動力的新紀元。

早期的蒸汽機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它卻存在著許多缺點。例如,蒸汽機必須有鍋爐,因此它體積龐大,外形笨重,效率低。有沒有辦法克服蒸汽機的這些缺點呢?

經過分析研究,人們發現,蒸汽機的這些缺點與鍋爐和汽缸分離有關,也就是與在汽缸外麵的燃燒方式有關,這種燃燒方式稱為“外燃”。如果不在蒸汽機內部點火燃燒,蒸汽機的效率就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因此,人們又開始了把鍋爐和汽缸合而為一的“內燃機”的研製工作。

1677年,有人做過利用燃燒煙氣冷卻後產生的真空來抽水的實驗,也有人設想在汽缸內使火藥爆炸,利用它產生的壓力來啟動活塞,但沒有取得成功。1794年,又有人提出了內燃機的研製,但它仍然處在紙上談“機”的階段。在以後的一段時間裏,有關內燃機的設想很多,但是實際製造出來的卻很少。

1820年,有人試圖用氫氣和空氣的混合燃燒來推動活塞;1823年,有人製造了一種用煤氣作燃料的內燃機;1824年,法國科學家卡諾在研究熱力學時,涉及到了一些內燃機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壓縮點火的設想……總之,這個時期人們試製出來的內燃機既笨重,效率又底,很不實用。

為什麼研製內燃機如此困難呢?原來,當時人們對內燃機工作原理很少進行研究。還沒有找到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徑,而且燃料也是一大障礙:用煤吧,它很難在短時間裏迅速燃燒,產生推動活塞運動的氣體;用煤氣吧,它受到的限製更多。一直到石油工業發展以後,內燃機才找到了合適的燃料。

當時,一名法國科學家德羅夏也專心致誌於內燃機的研究。“為什麼這些方法都不理想?有什麼辦法能夠改進呢?”這個問題始終縈繞在德羅夏的腦海中。

1861年,經過多年的思考,一係列新的設想漸漸地形成了。德羅夏認為:內燃機要取得最高效率,必須滿足兩個條件,首先,點火前要高壓;其次,燃氣必須迅速膨脹,達到最大膨脹比。

對於如何實現這些條件,德羅夏也提出了具體步驟,概括起來就是把活塞運動分作四個衝程:活塞下移,進燃氣;活塞上移,壓縮燃氣;點火,氣體迅速燃燒膨脹,活塞下移作功;活塞上移,排出廢氣。在德羅夏的眼中,活塞就是內燃機的靈魂。

然而,德羅夏畢竟隻是一個理論家,雖然他對自己設想的內燃機講得頭頭是道,但是,卻沒有實際製造出內燃機來,他隻是借助於別人的實踐來構思自己的理論。

1861年的一天,29歲的奧托在翻閱當天的報紙時,被一條有關雷諾發明煤氣內燃機的報導深深吸引住了,“這或許是件好買賣呢!如果我能把它造出來,可以賺不少錢哪!”

於是,從這一天起,奧托開始搜集有關內燃機的報道資料。1862年,他偶然讀到了德羅夏的設想。

奧托開始了試製四衝程內燃機的工作。

然而,他的工作進展並不順利,開始設計的內燃機在試驗時總是要發生爆震。奧托不得不停下來,重新進行設計。

從1861年至1864年這四年時間裏,奧托研製出了壓縮式內燃機,並且取得了各國的專利。為了使自己的內燃機實用化,他和一個名叫蘭根的朋友合作,於1864年開了一家“奧托公司”,他的內燃機在1867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上獲得了金獎。借此,他又於1872年建立了“德意誌煤氣內燃機製造廠”,摩托車發明者戴姆拉也加入了這一公司,擔任該廠的技術指導。

又經過四五年的努力,奧托終於把德羅夏的設想變成了現實,他研製的四衝程內燃機終於在1876年取得了成功,並在次年取得了專利,同年又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展出,博得了眾口一詞的好評。這個以“奧托”命名的煤氣內燃機是最早獲得成功的內燃機,奧托本人也贏得了內燃機發明人的榮譽。

以後,奧托又研製成了以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體積更小,轉速更快。

奧托的內燃機也有不足之處,由於它隻有一個汽缸,所以運轉極不平穩。以後,英國科學家克拉克進行了一項改進措施,在一台內燃機中裝上了兩個汽缸,當一個汽缸處於回複階段時,讓另一個汽缸爆燃做功,從而使輸出的動力較為均勻。

就在奧托試製成功四衝程內燃機的那一年,另一位德國人狄塞爾剛巧進入慕尼黑工業大學學習。在大學裏,由於受導師的啟發,他也開始設想研製新型的內燃機。經過五年的試驗,狄塞爾終於於1897年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實用的壓縮點火內燃機,也就是我們通常所稱的柴油機。它體積小,所用的柴油價格低,而且柴油內燃機的效率也相當高。狄塞爾對他發明的柴油機感到十分自豪。

1912年,在一艘名叫“塞蘭迪亞”號的輪船上安裝了兩台狄塞爾內燃柴油機,從而開辟了柴油機船的新時代。

內燃機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它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