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使人跳舞的狼蛛(3 / 3)

在母蛛背著小蛛的七個月裏,它究竟喂不喂它們吃東西呢?當它獵取了食物後,是不是邀孩子們共同享受呢?起初科學家以為一定是這樣的,所以就特別留心母蛛吃東西時的情形,想看看它怎樣把食物分給那麼多的孩子們。通常母蛛總是在洞裏吃東西,不過有時候偶然也到門口就著新鮮空氣用餐。當母蛛吃東西的時候,小蛛們並不下來吃,連一點要爬下來分享美餐的意思都沒有。好像絲毫不覺得食物誘人一樣,它們的母親也不客氣,沒給它們留下任何食物。母親在那兒吃著,孩子們在那兒張望著——不,確切地說,它們仍然伏在媽媽的背上,似乎根本不知道“吃東西”是怎樣一種概念。在它們的母親狼吞虎咽的時候,它們安安靜靜地呆在那兒,一點兒也不覺得饞。

那麼,在爬在母親背上整整七個月的時間裏,它們靠什麼吸取能量、維持生命呢?你或許會猜想它們不會是從母親的皮膚上吸取養料的吧?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因為它們從來沒有把嘴巴貼在母親的身上吮吸。而那母蛛,也並不見得瘦削和衰老,它還是和以往一樣神采奕奕,而且比以前更胖了。

那麼它們這些小蛛靠什麼維持生命呢?一定不是以前在卵裏吸收的養料,以前那些微不足道的養料。別說是不能幫它們造出絲來,連維持它們的小生命都很困難。在小蛛的身體裏一定有著另外一種能量。

如果它們不動,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它們不需要食物,因為完全的靜止就相當於沒有生命。但是這些小蛛,雖然它們常常安靜地歇在母親背上,但它們時刻都在準備運動。當它從母親這個“嬰兒車”上跌落下來的時候,它們得立刻爬起來抓住母親的一條腿,爬回原處;即使停在原地,它也得保持平衡;它還必須伸直小肢去搭在別的小蛛身上,才能穩穩地趴在母親背上。所以,實際上絕對的靜止是不可能的。

從生理學角度看,每一塊肌肉的運動都需要消耗能量。動物和機器一樣,用得久了會造成磨損,因此需常常修理更新。運動所消耗的能量,必須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償。可以把動物的身體和火車頭相比。當火車頭不停地工作的時候,它的活塞、杠杆、車輪以及蒸汽導管都在不斷地磨損,鐵匠和機械師隨時都在修理和添加些新材料,就好像供給它食物,讓它產生新的力量一樣。但是即使機器各部分都很完美,火車頭還是不能開動。一直要等到火爐裏有了煤,燃起了火,然後才能開動。這煤就是產生能量的“食物”,就是它讓機器動起來的。

動物也是這樣。有能量才能運動。小動物在胚胎時期,從母親的胎盤裏或者卵裏吸取養料,那是一種製造纖維素的養料,它使小動物的身體長大長堅固,並且補償一些不足的地方。但是,除此之外,必須有產生熱量的食物,才能使小動物跑、跳、遊泳、飛躍,或是作其他各種運動。任何運動都少不了能量。

再講這些小狼蛛,它們在離開母親的背之前,並不曾長大。七個月的小蛛和剛剛出生的小蛛完全一樣大。卵供給了足夠的養料,為它們的體質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但它們後來不再長大,因此也不再需要吸收製造纖維的養料。這一點完全能夠理解的。但它們是在運動的呀!並且運動得很敏捷。它們從哪裏取得產生能量的食物呢?可以這樣想:煤——那供給火車頭動能的食物究竟是什麼呢?那是許多許多年代以前的樹埋在地下,它們的葉子吸收了陽光。所以煤其實就是貯存起來的陽光,火車頭吸收了煤燃燒提供的能量,也就是相當於吸收了太陽光的能量。

血肉之軀的動物也是這樣,不管它是吃什麼別的動物或植物以維持生命,大家最終都是靠著太陽的能量生存的。那種熱能量貯藏在草裏、果子裏、種子裏和一切可作為食物的東西裏。太陽是宇宙的靈魂,是能量的最高賜予者,沒有太陽,就沒有地球上的生命。

那麼除了吃進食物,然後經過胃的消化作用變成能量以外,太陽光能不能直接射入動物的身體,產生活力,就像蓄電池充電那樣?為什麼不能直接靠陽光生存呢?人們平時吃的果子中除了陽光外,還有別的什麼物質嗎?

化學家說,將來我們可以靠一種人工的食物來維持生命。那時候所有的田莊將被工廠和實驗室所取代,化學家們的工作就是配置產生纖維的食物和產生能量的食物,物理學家們也靠著一些精巧儀器的幫助,每天把太陽能注進我們的身體,供給我們運動所需的能量。那樣我們就能不吃東西而維持生命。不吃飯而是吃太陽的光線,你能想像嗎?那將是一個多麼美妙而有趣的世界!

這是我們的夢想,它能實現嗎?這個問題倒是很值得科學家們研究的。

飛行的小蛛

到三月底的時候,母蛛就常常蹲在洞口的矮牆上。這是小蛛們與母親告別的時候了。作母親的仿佛早已料到這麼一天,完全任憑它們自由地離去。對於小蛛們以後的命運,它再也不需要負責了。

在一個天氣很好的日子裏,它們決定在那天最熱的一段時間裏分離。小蛛們三五成群地爬下母親的身體。看上去絲毫沒有依依惜別之情,它們在地上爬了一會兒後,便用驚人的速度爬到實驗室裏的架子上。它們的母親喜歡住在地下,它們卻喜歡往高處爬。架子上恰好有一個豎起來的環,它們就順著環很快地爬了上去。就在這上麵,它們快活地紡著絲,搓著疏鬆的繩子。它們的腿不住地往空中伸展,它們還想往上爬,孩子長大了,一心想走四方闖天下,離家越遠越好。

於是科學家又在環上插了一根樹枝。它們立刻又爬了上去,一直爬到樹枝的梢上。在那裏,它們又放出絲來,攀在周圍的東西上,搭成吊橋。它們就在吊橋上來來去去,忙碌地奔波著,看它們的樣子似乎還不滿足,還想一個勁兒往上爬。

又在架子上插了一根幾尺高的蘆梗,頂端還伸展著細枝。那些小蛛立刻又迫不及待地爬了上去,一直到達細枝的梢上。在那兒,它們又樂此不疲地放出絲、搭成吊橋。不過這次的絲很長很細,幾乎是飄浮在空中的,輕輕吹口氣就能把它吹得劇烈地抖動起來,所以那些小蛛在微風中好像在空中跳舞一般。這種絲我們平時很難看見,除非剛好有陽光照在絲上,才能隱隱約約看到它。

忽然一陣微風把絲吹斷了。斷了的一頭在空中飄揚著。再看這些小蛛,它們吊在絲上蕩來蕩去,等著風停;如果風大的話,可能把它們吹到很遠的地方,使它們重新登陸,到一個陌生的地方。

這種情形又要維持好多天。如果在陰天,它們會保持靜止,動都不想動,因為沒有陽光供給能量,它們不能隨心所欲地活動。

最後,這個龐大的大家庭消失了。這些小蛛紛紛被飄浮的絲帶到各個地方。原來背著一群孩子的榮耀的母蛛變成了孤老。一下子失去那麼多孩子,它看來似乎並不悲痛。它更加精神煥發地到處覓食,因為這時候它背上再也沒有厚厚的負擔了,輕鬆了不少,反而顯得年輕了。不久以後它就要做祖母,以後還要做曾祖母,因為一隻狼蛛可以活上好幾年呢。

從這一家狼蛛中,可以看到,有一種本能,很快地賦予小蛛,不久又很快地而且是永遠地消失。那就是攀高的本能。它們的母親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曾有這樣的本事,孩子們自己不久以後也會徹底地忘記。它們到了陸地上,做了許多天流浪兒之後,便要開始挖洞了。這時候,它們中間誰也不會夢想爬上一顆草梗的頂端。可那剛剛離開母蛛的小蛛的確是那樣迅速、那樣容易地爬到高處,在它生命的轉折之處,它曾是一個滿懷激情的攀登大師。我們現在知道了它這樣做的目的:在很高的地方,它可以攀一根長長的絲。那根長絲在空中飄蕩著,風一吹,就能使它們飄蕩到遠方去。我們人類有飛機,它們也有它們的飛行工具。在需要的時候,它替自己製造這種工具,等到旅行結束,它也就把它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