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葫蘆笙舞流行於四川省涼山地區和雲南省西部一些地區,曾用於喜慶豐收的酬神和送葬儀式中。清《滇南誌略稿》載:“……每年秋後,宰牲祀神,吹笙跳舞而歌,謂之祭莊稼。”清乾隆《開化府誌·九》記:“……送葬,女婿吹笙跳舞屍前。”現在葫蘆笙舞已多為群眾自娛性舞蹈。雲南省有些地方除用葫蘆笙作為舞蹈伴奏樂器外,還用笛子、月琴等同時伴奏,稱為“打跳”或“打歌”。男女青年邊唱邊舞、肩部前後擺動,舞姿健美瀟灑。四川省涼山地區,凡吉日均跳葫蘆笙舞;每逢火把節更為隆重,屆時晝夜歡舞,連續3日。舞時不歌,多為兩人一對,互相對腳動作,男子動作幅度大而有力,腿部高抬重落,女子動作較小,腿部不高抬,眾人圍圈而舞,吹葫蘆笙者在圈內領舞,亦有女子邊彈月琴邊舞,或邊吹邊領舞。
拉祜族葫蘆笙舞在節日和勞動之餘均跳葫蘆笙舞。傳說有80多套舞曲。舞蹈中的動作,大致可分為表現生產勞動、日常生活和模擬鳥獸的舞蹈。例如舞者擓腳向裏掃腿,勾腳向外蹁腿,是表現收割穀子;“斑鳩揀穀子”,表現了斑鳩覓食、嬉戲的姿態。舞蹈富於表現力,生動有趣,獨具特色。男子在圈內邊吹笙邊舞,動作繁雜,女子拉手圍圈,動作簡單。舞蹈動作速度,一般先慢後快,動作幅度,逐漸加大。
傈僳族葫蘆笙舞由吹葫蘆笙者領舞,眾人皆隨後,按逆時針方向移動,互相拉手、甩動臂膀,動作多為二人相對,有前、後對腳或麵對麵、背對背翻動轉體,動作有力,跳動不高,偶有拍手擊節而舞。舞者情緒開朗奔放。在雲南西部和四川西昌等地也稱為“跌腳”或“蹢腳”。
納西族葫蘆笙舞在古老的納西族東巴經《魯般魯繞》中,早已記載了牧奴們作和吹奏蘆笙的情景,蘆笙舞也相應產生了。納西族葫蘆笙舞是節日時自娛性舞蹈。一般首先要跳一段“扭美”,它是葫蘆笙舞曲的基礎。舞時眾人攜手緊扣臂膀,麵向圓心,左肩微向前,胯部隨腳步的移動略向前後閃動,當向前抬腿時,身體略前傾,胯部向後,動律獨特。
苗族蘆笙舞是苗族民間舞中流傳最廣、最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早在明代《南詔野史》中就有“男吹蘆笙,女振鈴合唱並肩舞蹈,終日不倦”的記載,清《苗俗記》中也記有“每歲孟春,男女皆更服飾妝。男編竹為蘆笙,吹之而前,女振鐸繼於後以為節,並肩舞蹈,回翔婉轉,終日不倦”。這說明1000多年前苗族蘆笙舞即已盛行。也說明女子振鈴擊節而舞的舞蹈一直延續到清代,與現在多為徒手而舞的情況有所不同。近年來有些地區出現了過去從未有過的婦女蘆笙手。苗族蘆笙舞大致可分為自娛性、競技性、祭祀性3種,其中自娛性蘆笙舞最為普遍。舞蹈時,蘆笙手在隊前或在圈內領舞,一般按男前女後的隊列,逆時針環繞行進。有的地區還用3.3米高的大蘆笙和芒筒伴奏,增加低音聲部伴奏效果。每當盛大節日,成百個蘆笙,上千的人群,層層環繞跳蘆笙舞,氣勢極為壯觀。在“跳花”“跳月”“踩花山”等民族節日,青年男女還通過蘆笙舞選擇配偶,如“討花帶”“牽羊”等均為表現男女青年相愛的舞蹈。競技性蘆笙舞,在節日期間舉行,以曲調多、技巧難度大取勝。舞蹈動作有連續旋轉、矮步、倒立、翻滾等。舞時樂曲不中斷。有的地區苗族老人亡故,有以蘆笙舞祭祀亡靈、慰藉死者家屬的習俗。其舞蹈動作沉穩。
水族蘆笙舞農曆九月的水族年,是蘆笙舞最活躍的日子。蘆笙舞通常與銅鼓舞、鬥角舞共同活動。蘆笙隊一般由5隻高低音不同的蘆笙和7隻低音芒筒組成,男子在前邊吹邊舞,女子手持花手帕於後相隨而舞。動作多模擬行船、騎馬、射獵或水牛滾塘等,動作特點粗獷、剽悍;開胯、挺胸、全身劇烈抖動。
侗族蘆笙舞過去是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祭祀活動的一部分,現已成為侗族人民歡度節日的主要活動。蘆笙舞在湖南省也叫踩笙堂,它是歌、舞、樂三者相結合的形式。男子吹蘆笙為前導,女子們每人手持折扇和侗帕隨後,且歌且舞。中秋節舉行的蘆笙比賽,是一種男子集體競技性的舞蹈,參加比賽的蘆笙隊以村寨為單位,從3、5個到數十個舞隊不等。比賽時動作激烈、情緒高昂。
此外,黔南和黔西南的仡佬族也有蘆笙舞,稱為踩堂舞,是為老人送葬時的舞蹈,在遺體前邊舞邊唱哀歌,其舞步沉重,動作不多。
苗族鼓舞
苗族是我國古老而又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苗族舞蹈流傳在貴州、湖南等省苗族聚居地區,以擊鼓而舞或擊鼓伴舞為其主要特征。苗族各地鼓舞名稱及活動形式不盡相同。
木鼓舞是流傳在貴州省東南苗族地區的一種最古老的鼓舞形式。鼓為長圓形,直徑約33厘米,鼓身長約170~200厘米,兩端蒙以牛皮,使用時將鼓橫置鼓架上。在《苗防備覽·風俗考》中記有:“刳木空其中,冒皮其端以為鼓,使婦人之美者而擊之,擇男女善歌者……左右旋繞而歌,迭相和唱,舉手頓足,徐疾應節,名曰跳舞藏。”過去木鼓舞用於每13年舉行一次的全族性的“吃牯髒”祭祀活動,又稱鼓社節或祭鼓節,是最隆重的傳統祭祖活動。現在木鼓舞已成為民間節日娛樂性活動的一部分。鼓手多由村寨中有威望的老年男子擔任,舞者也是男子。舞時由鼓手1人或2人雙手持鼓槌敲擊鼓麵、鼓邊。多為2/4、4/4節拍。眾人環繞而舞,舞姿雄健有力,雙臂自然下垂,肩部有力地擺動,順手順腳的跳躍,構成獨特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