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關於“斯托肯立石圈”的猜測(1 / 2)

路過英國南部的威爾特郡平原,人們都不禁要被一片巨大的石柱群——斯托肯立石圈所吸引。“斯托肯”一詞在古代英語裏是高高豎起的石頭的意思。威爾特郡平原上的這些“高高豎起的石頭”一根接一根地排列成殘缺的圓形,直徑達70米有餘,大石柱頂上三三兩兩橫架著的巨大石板,更增加了石圈的神秘性。人們隻知道這些石板最高達10米,重的約30~40噸以上,卻不知道它們從哪裏來,風風雨雨中已經站立了多少年,它們又是為了什麼立在這兒的。

這些大石柱群具有多種造型,有一個兩層的立石群、幾組馬蹄型的巨石建築以及與單件立石或石蓋不一樣的“三支石”(兩塊立石上支承起一塊過梁石),有幾件重30~40噸以上的巨石就這樣懸置在半空中。當晨曦初照或夕陽西下時,紅霞染映,大石柱群便披上了一身絢麗的彩霞,顯得更加巍峨神秘。隨著季節、早晚、晴雨的不同,大石柱群的景色奇幻多姿,構成一幅幅錦繡畫卷,使慕名而來的遊客無不驚奇、愛慕、讚歎,遊後遐想聯篇。

這些大石柱群是什麼時候建造的?過去史學界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頗不一致,中世紀時的一些曆史著作認為它們是太古時代的巨人建造的,給它們籠罩上一層又一層的神秘麵紗,衍生出種種離奇詭異的神話傳說,令人們迷惑不解。後來的考古發掘卻表明這些大石柱群並非神話傳說的所謂巨人遺跡,而是原始人類的傑作。近代大多數考古學家推測它們大約是距今約3700年至3400年之間建成的。直到30多年前,考古學家維勒·裏拜和他的同事們才第一次用碳14測定法測準了年代數據,後來再用最新的地質年代測定法(即熱發光年代測定法)進一步予以證實:“斯托肯立石圈”比古希臘克裏特島上諾薩斯、費斯多斯和伯羅奔尼撒半島上邁錫尼、太林斯、派羅斯等地著名的石頭建築物還要早,甚至比古埃及金字塔都要早。這些大石柱群分3個時期建成。第一階段是距今約4800~4400年間,第二階段是距今約4l00~4000年間,最後是在距今3100年前全部竣工。

建造大石柱群的石頭,都不是原地固有的,全部是從200公裏之外的遠地開采和搬運來的,一部分是采自馬爾博羅丘陵砂岩與威爾士丘陵的藍灰砂岩。在4000年前生產力水平和科學技術水平極為低下的條件下,既沒有汽車、火車,又沒有起重機、推土機,也沒有火藥和鋼鐵工具,隻靠畜力和人力,運用原始的石器工具和木棍,怎能把這麼多的巨型石塊開采出來並雕刻成大石柱?如何從200公裏以外搬運到工地?如何矗立?柱頂的大石板(重的有30~40噸以上)又是如何架上去的?長期以來,迷霧重重,至今仍沒有準確的答案。

西方有些人曾提出一種與眾不同的看法,他們把神秘的大石柱與外星生物聯係起來,認為威爾特郡平原在極遙遠的古代曾經是外星人設在地球上的一個“宇宙航空港”,這些大石柱群都是高智慧的外星生物建造的。很多學者對外星人建造的猜測持完全否定的態度,認為這一猜測純屬主觀臆斷,毫無科學根據。但科學家們也無法對大石柱的成因提出令人信服的解釋。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波士頓大學的霍普金斯教授在查閱公元前50年古希臘曆史學家寫的一本《世界古代史》時,偶然發現該書裏有一整章提到遠隔重洋的英格蘭。“在這個島上,有一座雄偉壯觀的太陽神廟……月亮神每隔19年下顧此地。”霍普金斯教授認為,古希臘曆史學家記述的“太陽神廟”就是指的“斯托肯立石圈”。這些大石柱群,就是“太陽神廟”建築物殘存的一部分。根據霍普金斯教授的探查和推測,遠古太陽神廟的原貌是:在70多米的直徑內,整齊地排列著2個同心圓。外圈的石柱數是56,以8根為1組,共7組;內圈則由30件巨石塊組成,以5塊為1組,共6組。由於兩個同心圓彼此相隔近兩米,而大圈(外圈)的7組石柱和小圈(內圈)的6組石塊對應成奇妙的錯位,因而便像萬花筒似的產生了千變萬化的節律。僅僅憑借日月光線在兩個圓圈內穿過石塊縫隙間的交疊變化,不但可以用模擬的方法確定季節的更迭,而且還可以用來計算日食和月食的周期。霍普金斯教授在他所著的《斯托肯立石圈揭秘》一書中,認為這些大石柱群是預測日食和月食的最古老的計算機。在冬至或夏至日的晚上,如果月亮正好從第56號石柱的位置照過來;在春分或秋分那一天,如果月亮在第5號石柱位置上沉浸或者在第51號石柱位置上升起,都會發生月食,而每發生這樣一次月食,卻又正好相隔19年。這與公元前50年古希臘曆史著作《古代世界史》中關於“每隔19年月亮神下顧此地”(太陽神廟大石柱群)的記載是相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