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查爾茲·福特收集到的一些有趣的事例表明,雪塊現象不僅正在向地球引力定理挑戰,而且還在向人類的智慧挑戰。他認為,雪塊向地麵下落時是緩慢的成螺旋形的,並不是直接猛烈地撞擊地麵。其次,伴同雪塊下落的是一些流星,流星裹著雪塊穿過大氣層,因此雪塊才未融化。
譬如,1860年7月28日,印度杜爾姆薩拉城曾落下過一場隕石雨,隕石的外麵全被一層雪塊團團包住。當時,目擊者們形容這些雪塊說,雪塊很冷,以致用手抓後手會凍得失去知覺。
提到隕石,不禁使人們想到另一種極為奇怪的現象,即從天上落下的軟體動物似的東西。這種現象早在紀元初期就曾發生過。當時,一顆流星落到了地麵,在隕石旁不遠,人們發現了一團與軟體動物類似的東西,或稱軟體動物隕石。古人們為它取了一個神秘的名字——“星星的垃圾”。
眾所周知,流星就是隕石,或稱隕石堆,是從大氣層外落到地球表麵上的。隕石一般是由石塊、鐵等礦物質組成,或由其中一種礦物質組成。流星落到地麵上之前必須穿過地球外麵的大氣層,而穿過大氣層時則會產生很高溫度的熱。但是軟體動物似的東西若隨同流星穿過大氣層也一定會產生高熱並在幾秒鍾內化為蒸氣。但是,這些軟體動物似的東西為什麼能夠存在並落到地麵上呢?其次,人們發現,這些軟體動物似的東西落地後有一股特別的香味。同時,它在地麵上存在時間很短,很快就變成蒸氣揮發了。那麼,它為什麼在進入大氣層時未蒸發呢?
關於這種軟體動物似的東西,曾有許多古老的傳說。但在古代卻未獲得科學界的重視,隻是新近發現的一些目擊情況才獲得科學界的重視和研究。其中較突出的是馬基尼·哈尤吉茲教授,他曾撰寫長篇科學論文,仔細敘述了“星星的垃圾”這一現象。但他也同理查德·傑裏菲斯教授一樣,隻是個人進行研究和試驗。而且他的全部努力隻是局限於提出一些論據,來排除這種現象的各種可能性。
在研究中,有一天,他正在街上走,突然拾到了一塊剛剛從天上落下來的“星星的垃圾”,於是,他立即將此物置於一個玻璃瓶內密封起來,隨後帶到試驗室進行化驗。化驗結果估計,這些“星星的垃圾”可能是一種細菌。
在有關“星星的垃圾”的故事中,1844年發生的事例很吸引人。這天傍晚,夕陽西下,德國科布倫茨城沐浴在一片瑰麗的霞光中。一位先生陪同他的朋友,欣賞著傍晚的景色,邊說邊走,慢步來到郊外。此時,天色漸黑,郊外一片寂靜,微風吹過,使人感到一股涼意。他們又走了一會兒,突然看見一顆發亮的物體從天而降,落到距他們大約20米的地方。此後傳來一聲物體落地的巨響。他們本打算尋找這個物體,但天色漆黑,伸手不見五指,於是,他們便確定了一下站立的地點,隨後轉回城去。次日清晨,太陽剛剛出現在地平線上,他們便來到這裏,觀察了一會兒,在距他們昨夜站立不遠的地方發現了一堆灰色的軟體動物似的東西,黏糊糊的,倘若用棍子從下至上刺一下,這些東西便上下抖動。它的樣子看上去不像有機物質。但是這些東西僅使這位德國人和他的朋友驚訝不已,未引起他們更多的重視。因此,他們未取下其中一些作為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