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75年4月14日,在qt縣的一處大宅之中,隻有正房中還亮著燈光。
臥榻之上,躺著一個形容枯槁的老人,薄薄的麵皮之下,已經隱隱現出骷髏頭骨的形狀。
兩個年輕人侍立在臥榻旁邊,彎著腰湊近老人,方能聽清楚老人費力說出的隻言片語。
“璉兒、璟兒,為父命不久矣!今天,我要交代一些事情,兒等一定要謹記在心!”老人說話時,麵容非常嚴肅,好像費了很大的力氣,不停的咳嗽起來。
“爹,您不會死的,您是大明朝的活神仙,皇上說已經派人遍訪世間名醫,要給您把病治好!”
老人心裏歎了一口氣。兩個兒子很是孝順,沒有貪戀京城的榮華富貴,一路將他送回老家。這些日子時刻陪在自己身邊,盡足了子輩的孝道。
隻是這兩個孩子,沒有一個聰穎之人,自己一生博學不能學去一二,對於人世間的詭道計謀更是知之甚少,恐怕命也將不久矣。
命就是命,但麵對自己的親生骨肉,雖然不能泄露天機,但還是要盡心提醒。
“我歸天之日,一定不要大辦喪事。我一生透露天機過多,停屍日久,必遭天譴。當天就要把我下葬,不要任何陪葬,隻要一壺故鄉甜井之水,一盤甜餅即可。下葬之後,你二人不可再去墳地拜祭!謹記,如果違抗我不能再入輪回,你二人也要遭橫禍!”老人的聲音依然不大,但話語不容置疑。
“劉璉,那本《天象鑒》,我死後要立刻將這本書呈給皇上,一點都不要耽誤,轉告皇上我的臨終囑托:此書是我一生所學,但劉家子孫愚笨,無法參透此書,恐怕流於奸人之手,隻能獻於皇上。”
“劉璟,待胡惟庸衰落,可以進言皇上,為政的要領在寬柔與剛猛循環相濟,切不可剛猛過度。你天資還算不錯,但無城府,要知禍從口出。”
“還有最後一事,離鄉之前,要假裝失火,將祖宅燒掉。回京後,發現家中有被盜痕跡,切不可聲張,裝作不知即可。切記,切記!”
劉璉、劉璟聽得雲山霧照,但也點頭稱是。
“劉安跟隨我多年,忠心耿耿,明日多給他銀兩,讓他回鄉養老去吧!現在去把他叫來,我再與他敘談幾句。”
劉安是一個五十多歲的漢子,麵容忠厚,身體非常結實。劉安一進屋,老人示意二子退出。這時,屋瓦輕響了一下,隨後傳來一聲貓叫聲。
老人單獨和劉安敘談起來,一會兒,見四周寂靜,老人開口說道:“劉安,還記得五年前,我讓你所挖洞穴嗎?”
“記得,小人哪敢忘記。”劉安趕忙回答。
“你明天就去準備開掘用具,提前放入洞中。待我下葬之後,順著洞壁方向,再向前開掘數米,即可進入我的墓室,撬開棺槨。此事不可使用外人。切記,七日內完成,遲則生變,我留給你的寶物恐怕難以重見天日!”
“劉安記得,我明天就開始準備!”劉安堅定的點了點頭,便告辭出去。
那老人正是大明開國元勳,被譽為活神仙的劉基劉伯溫。日前自報染上風寒,皇帝朱元璋還派人多次探望,吃下禦醫煎製中藥後,病情加重,便告病回鄉,也好葉落歸根。
一月後,朱元璋閉目沉思,龍書案上擺放著《天象鑒》和幾份密報。
“陛下,劉伯溫老謀深算,臨終前曾專門對二子交待,恐有變故,不如斬草除根!”胡惟庸進言道。
“隨他去吧,畢竟伴我多年,唯一一本手稿也獻給了朕!”朱元璋沉思過後,略帶傷感的說道。
香港德勝典當行內。
經理拿著一張當票,小心的和一個年輕人解釋:“周先生,您別著急,我核對一下賬目,仔細找找……”
年輕人氣度非凡,但鋒芒內斂,並沒有露出生氣的神態,不過隻在蹙眉凝神之間,經理已經感到一股無形的壓力。憑著閱人無數,他深切感到,這人不簡單。